“戏说”“水煮”泛滥 拿什么拯救出版市场的浅
发布时间:2012-09-28 09:36 作者:孔令飞
一直以来,“戏说”、“水煮”类的畅销书源源不断成为读者手中的抢手货,图书发行而相对严谨的人文社科类图书能够畅销的几率远小于前者。到底是人文社科类图书不够吸引读者注意,还是读者的阅读品位发生了改变?
观点1 引领阅读之美出版责无旁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翟德芳:社会上浅俗化、碎片化、泡沫化阅读,出版者自己也要负很大责任。出版人应该自觉坚守自己的文化使命,因为你生产的是精神食粮,不应该拿那些经“水煮”、“戏说”过的东西去愚弄读者。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一件工作当被说成“玩”的时候就去神圣化了,玩电影、玩戏剧、玩书、玩杂志、玩出版。认真做都不一定做好,玩能做好?
故宫出版社营销部主任钱传强:长篇大论、正襟危坐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阶段的阅读形态已不多见,出版者如何解读和以更有效的方式引导读者选择阅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引领读者体味阅读之美,出版者责无旁贷。
观点2 读者品位不高导致碎片化作品盛行
网友夏大魁: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出版者,社会环境如此,阅读环境自然不好。只能坚持自我了。
网友格林_沃尔夫_杨:公民的普遍文化素质教育才是关键,你不能也无法强迫那些文化素质不高的民众去接受严肃的专业知识。正是因为普遍文化素质的缺失,才导致“戏说”、“水煮”、“麻辣”之类的盛行,出版者只是根据市场需求出版罢了。
网友PierreYong:认真的阅读要从读者自身做起,如果自身品位较高,这些碎片的作品是不会引起他的兴趣的。
观点3 网络语言至少能促进名著普及
网友私语飘絮: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网络语言让老学究气死,白话文让孔子气死。时代变了,存在即合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呼吁复古,没用。
网友纽布里奇:客户细分没什么不好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读进大部头的,“戏说”在没有严重歪曲作品立意的前提下,至少能促进名著的普及。
网友傻笑的木头人:去神圣化没什么不对,阅读就是要融入世俗,要遍食人间烟火。
网友在行走的SUSAN:任何书籍和言论必然有符合当下要求的某一面才会存在。我想这些“麻辣”和“水煮”,最后的目的都是回归正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