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不以物喜,不为书悲《秋毫之末》涨价了

发布时间:2013-05-10 10:25 作者:孔令飞

  

图书公司纸磨坊《左说于丹 右说中天》、《水车上的江南》怎么样?秋末出书分三种情况,不是有什么模式,自然而成的。一种是,自出自售,出版社不管,大部自销,小部送人,《秋毫之末》、《苦丁一瓣》、《有话就说》就是这样,印量三四千册,成本之外,多几个子儿。第二种,自出自送,只有付出,没有收入,为出而出,《天地之碑》、《苏州的骨头与苏州的肉》和时评集《为侬说话》就是这样,把以前的盈余和作文稿费大部贴进去了。第三种,出版社出书,印数、盈亏不问,不拿稿费、版税,自掏腰包,买一部分书送送人,实际是以版权换市场,所得书在市场由出版社销售,这是秋末办不到的,自称双赢,也是心甘情愿的。可见,今日个人出书、尤其言论之类的书,并非易事。秋末杂文随笔六集七集八集九集都是这样。《左说于丹 右说中天》一时上百家书店网店销售,有点壮观,几个月就销光了。据出版社说,《水车上的江南》销得也还可以。

秋末把作文、出书称之为弄白相。也称之生儿子。告朋友,犬子老九、《网言妄言》孪生兄弟《网语罔语》,难产了一年,就要在京城出生了,已进产房了。有朋友说,你秋末不计划生育,生了这么多儿子,还要生么?秋末生儿子给自己看的,一个个齐刷刷立在书柜里天天对你笑,天天伴你日出日落,老有所伴所乐,自得其乐;解放日报编辑来信,说近连发秋末多篇杂文,反响很好,望多赐稿,秋末老矣,生育能力不减,十“阿哥”、十一“阿哥”明年出生,老当益壮,生生不息,开心死了,人家怎么看,那是人家的事。秋末把“后事”也办好了,两个外孙女,一人一套外公的书。小孙女生在加拿大,一套书就是外公,书在外公在,外公也出国了。

秋末八子近况如何?自己的骨肉总要关心的,无法去一一问个明白,鸡零狗碎知道一点。天天九点上网,必看三家网站:凤凰、人民和新华。正看一条新闻,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放言,1500多年来中日关系就没有特别顺畅过,皱着眉头看着,眉角里出了个广告,心里冒出了句话,讨厌,网上广告无孔不入,新闻里也插广告,不看也强迫看,那是本书的广告,封面上有个像,好生眼熟,正眼一看,这不是秋末的书么,八子《网言妄言》,不由喜上眉梢,咱们爷儿俩在网上相见了。原来,《网言妄言》在多家网上书店销售,北京京东商场是家大型网上商场,去年销售额200亿,电子、百货、图书一应俱全,是凤凰网的长期广告客户。秋末谢谢京东,为犬子吆喝。

老大老二老三的境况呢?给人家做螟蛉,是死是活就不要多问了。凡旧书三条路,蓬头垢面,藏在深阁,偶见天日;捆捆扎扎,几毛一斤,化成纸浆;进旧书店,或身价倍增,或打折处理,另觅爹娘。也有称欢喜秋末的书上门索要的,多年未间断,也有书痴专觅收藏的,有数位老同乡托人来要过,兰州日报一总编收藏全国同仁之书,专来信要《秋毫之末》,秋末仅存数本,不再送人,意恳难违,还是送了。网上有旧书店,书的再生父母。百度上输入徐颖《秋毫之末》,一点,出来了,网上在卖。品相差的,原价;品相好的,秋末签过名的,涨价了,原价13.5元,现价30元,涨了16.5元,翻了一倍多。隔一段时候,标明没了,再隔一段时候,又出现了。高兴吗?高兴。有位大作家骂人把他签名的书卖了,有失脸面,其实,是重给生路,应该感恩戴德,秋末对卖书朋友和旧书店,在这儿都说声谢谢。

不以物喜,不为书悲。与人一样,书也会生生死死。生得长一点的,能活下去的,或许还是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493.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