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廉政文化思想
发布时间:2013-05-14 10:14 作者:孔令飞
图书公司纸磨坊为了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北京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凸显地域特色、行业文化特色,着力构建廉政文化品牌。
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建设了大量奥运场馆,并在奥运筹办过程中,运用和创造了许多好的监督工作经验。为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市纪委、监察局与朝阳区委、区政府共同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廉洁奥运主题文化园,作为展示反腐倡廉工作实效及宣传廉洁奥运理念和精神的平台。
“廉的起源,政教倡廉,清廉传世……”5月9日,由北京市东城区纪委、监察局主办的“廉者仁心——北京古代廉政历史文化展览”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
这是北京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又一举措。近年来,北京市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阵地建设、理论研究、品牌创建等一系列措施,不断丰富廉政文化资源,对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净化从政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为今用:挖掘传统廉政文化思想
“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北京市纪委常委张才雄告诉记者,北京市充分利用首都丰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参与廉政文化理论研究,通过举办学术论坛、重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思想,为开展廉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0年,北京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市社科院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课题组,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古今官德研究”。去年4月,包括《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申论官德》四部专著的丛书正式出版发行。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杜丽燕介绍说,“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自成一体又各有侧重,分为史、论、例、今四个部分。《史说官德》从文献学的角度,依编年史顺序展示历史文献中的官德思想;《大道官德》则系统探讨中国儒释道法官德思想的深邃内涵,探讨为官的最高道德理想;《为官史鉴》选取中国历代清官、贪官正反两方面的经典案例,将贪官分为贪渎、权奸、酷吏等类型,起到以史为镜的效果;《申论官德》则主要阐述现代行政道德。
“丛书问世后,我们给全市2000多名副局级以上干部每人赠送一套,将其作为全市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材和教育读本。”张才雄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请专家把丛书制作成简读本、口袋书,以讲故事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官德研究成果通俗化、普及化,进一步教育党员干部。
入脑入心:建设廉政教育基地
“桩桩案例,令人警醒,发人深省!”“很受教育,牢记使命,防微杜渐。”翻开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厚厚的留言簿,这样的留言有很多。
近年来,北京市将廉政文化阵地作为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不断挖掘资源、拓宽内容。2010年,北京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委宣传部挖掘、整理首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馆)以及其他历史文化名胜中蕴含的廉政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评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影响力的廉政教育基地,并命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10家单位为北京市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
此后,各基地不断充实内容、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如孔庙国子监廉政教育基地开设国学大讲堂,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将孔庙国子监设为廉政教学基地;亚洲最大的国家级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紧扣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指示要求,依托其丰富的馆藏影片资源,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的红色经典影片、主旋律影片、廉政教育影片,举办了“风清气正扬宗旨——北京市反腐倡廉教育影像展”,截至目前已接待观众9万余人次。
从2007年起,由北京市纪委、市委政法委主办,检、法、司相关单位承办,建立了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系列基地,面向党员干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截至目前,系列基地吸引了近34万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700多名,局级领导干部8000多名,涉及6000多家单位。
创新思路:打造廉政文化品牌
“康熙年间有两个于成龙,皆以‘清忠疆直’闻名于世,又都曾在通州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前于后于’雕塑,传颂的就是‘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的佳话。”“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里,游人如织,讲解员动情的讲解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倾听。
全市各区县、各部门都积极挖掘特色资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系列具有首都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通州区将运河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探索创建“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以“运河清风”标识为引领、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廉洁的政治文化为突破口,发挥廉政文化培育社会正气、凝聚社会力量的功能。
东城区就“北京廉政历史文化”开展专题研究,以北京建都860周年为契机,举办“廉者仁心——古代廉政历史文化展览”,揭示北京金、元、明、清四朝“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历史。
昌平区依托明十三陵的独特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明代廉政制度和清官廉吏历史文化内涵,创办“明镜昭廉——明代反贪尚廉历史文化园”。
……
“北京市还把廉政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生产、电影电视剧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北京市纪委宣教室主任杜淑华告诉记者,他们在全市开展了“反腐倡廉文艺作品大赛”,举办了艺术作品展览,出版了文学作品集;组织创作了话剧《金超杰》,在全市进行了10场巡回演出;针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工作实际和思想需求,组织编写了《企业领导人员反腐倡廉知识读本》《社区反腐倡廉知识读本》等廉政文化书籍;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节目,制作播出了40集《以案说纪》系列短剧、96期《廉政北京》反腐倡廉专栏节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