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普书:好读好懂才好用
发布时间:2013-06-25 09:40 作者:孔令飞
在众多图书分类中,科普图书一直是出版人关注的选类。为做出深受读者欢迎的科普图书,不少出版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何让原创图书精益求精?如何让引进版图书更适合本土阅读需求?如何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图书编辑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从今日本版三位编辑手记中可见一斑。
2010年~2011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农业生产安全类科普丛书。这套丛书共7册,包括《农业生产安全基本知识》《农机具安全使用知识》《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兽药安全使用知识》《农产品加工与运输安全知识》《农村生活安全基本知识》《农村气象灾害与防御知识》。该套丛书出版后,连续两年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连续两年参加科技部等7部委组织的全国“科技列车行”“科技下乡”科普活动,并作为捐建农业科普书架的主要推荐用书。该套图书的成功,缘于选题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创新尝试。
尝试一:与读者面对面调研。在确定选题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科技列车行”和“科技下乡”活动,我们了解到,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安全、居家生活安全等。特别是在天灾人祸情况下,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以农村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为主题来策划该套选题。为做好内容策划,我们对农村读者对象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一大批熟悉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的专家参加座谈,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我们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而明确了图书内容的定位。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极其普遍,但怎样使用,在什么时候使用,用量多少才能既让作物健康生长,又要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施药者的安全,同时还要让农民读者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施药,以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如,近年来由于环境和气候的恶化,气象灾害给农村带来的损失巨大,怎样在灾害来临之前提前预防,以及灾害之后如何抗灾,把损失减到最小是农村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上述诸多问题,我们把“实用、有效”作为内容甄选的首要原则。
尝试二:好读还得好懂。纸磨坊考虑到读者的文化基础较差,在内容编写时,我们的侧重点是,只编写农村读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避免深奥的理论论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实用性,突出“指导”的作用,以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生产水平和抗灾抗害能力。
同时,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地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还采用了朗朗上口的短句作为话题的标题,使读者很容易抓住中心内容。例如:“农药是把‘双刃剑’,科学使用最关键”“农药毒性有高低,高毒品种要警惕”“农药标签信息多,仔细阅读别弄错”“量取稀释要准确,超量使用出事故”“购买农药留凭证,消费维权有途径”等。
尝试三:创新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策划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构建图书框架时,摒弃章节的表现形式而采用了讲座形式,每一讲中都设计了许多农民朋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话题”的设计使读者感觉在与作者交流,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二是在版式设计方面多采用图和表的形式,使要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减少文字赘述;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标活跃版面;请专业美工设计形象的插图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三是在内容表现上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案例”“安全提示”“专家建议”等,以突出和强调该知识的重要性,提示读者特别注意。四是在装帧设计方面,对该套农村图书进行统一设计,以形成套书的整体效应,突出出版社的品牌设计风格。
另外,在开本大小、内文的版式设计、材料用纸、装订形式等方面也考虑了目标读者群的需求,体现了装帧设计与选题策划思路的完美结合。
该套丛书出版后,受到了农村读者的欢迎和广泛好评,产生了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两年的时间里累计发行45万册,码洋达到68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