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赶上了3D的浪潮
发布时间:2013-08-26 11:11 作者:
《疯狂原始人》《马达加斯加》《汽车总动员》《冰河世纪》……一部部世界知名的3D动画电影近年来热映中国电影银幕,并且赚得盆满钵满。在2013年的暑期,国产动画也赶上了3D的热潮。
暑假还未来到之前,国产动画《魁拔之大战元泱界》(简称《魁拔2》)3D版上映,并取得票房与社会反响双丰收。从《魁拔1》的300万元总票房到《魁拔2》的首周2500万元票房,魁拔系列发展势头良好。在豆瓣上,《魁拔2》的评分也达到7.9,还被影评者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公映国产动画片”。无独有偶,号称中国第一部按照好莱坞标准制作的原创3D动画电影、中国第一部国际化语境的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也在2013年暑期公映。从今年动画市场的势头来看,国产动画电影赶上了3D的浪潮。
看技术:利用3D是市场所需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纷纷利用立体技术的现象,纸磨坊《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业界和学界人士,他们的共同认知是:利用3D立体技术,是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的技术策略。
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魁拔》系列工艺总监匡宇奇告诉记者,《魁拔2》做成3D版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从现在的欣赏习惯来看,3D肯定有一些优势,观众会觉得这种形式在电影院看能提供更大的信息量,更适合在影院看。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为其他这类片子开辟一个方向,开辟一个技术路线。”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剑平认为,传统的电影做立体版目前是一个趋势,比如《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电影。首先,立体这种形式更具有现场视觉感,观众喜欢,于是做电影的人就有了这样一种概念,好像不做3D立体就落后了。其次,立体电影的票价也贵,票房的效果会好。国外的片子早就采取了这种形式,国内至少技术上正在学习。
“全世界范围内,这一波立体电影和动画的浪潮是从五六年前开始的。美国的皮克斯公司、梦工厂,现在所有的动画电影都是立体的,国产动画当然也不应该放弃这一领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雷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3D浪潮的来临是一个好现象。
虽然中国观众对3D动画电影需求旺盛,但是从整体的水平来看,国内的3D动画电影与国外的3D动画电影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市场反应来看,好莱坞几家大公司诸如梦工厂、皮克斯等上映的影片总能受到观众追捧。2013年“五一”档,一部家庭式的美国3D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让中国观众不吝将“五颗星”的好评和数亿票房双手奉上。从观众心理来看,国内观众普遍会认为好莱坞几家大公司制作的动画具有较高的品质和水平。由此,对中国的3D技术是否成熟这一问题的探讨便提上案头。
正如李剑平所说,国外的技术也不成熟,它其实是一种实验性的东西,要通过市场来检验。但王雷认为,3D技术的成熟与否不是真正的问题,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创作者会不会把立体用好。“技术上我们还要学习,国外每做一个片子都会产生新的技术,而我们只是在学习别人其中一部分技术。并且我们不是主观希望有一个技术来实现形式,而是被动地去运用。在没有3D之前,别人也比我们做得好,所以实际上还是内容的问题。”李剑平表示。
看产业:树立品牌是发展方向
早在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并且随着相关领域的发展,我国包括3D手段在内的动画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动画市场上还并未出现一个像国外“迪士尼”“皮克斯”一般响当当的动画品牌,这也是国产3D动画电影难以获取大规模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国内并没有出现享誉全球的动画品牌,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动画企业注意到了品牌的力量,并开始制定品牌战略。匡宇奇就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动画产业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产业,动画品牌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但一旦品牌树立起来,后面获取利润的机会便会增多。”据他介绍,青青树公司已经将资金的回收都制定成了品牌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魁拔》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影,而是一个品牌项目。“如果仅仅考虑电影票房,离收回成本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从品牌的孵化以及大的发展方向来说,《魁拔》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匡宇奇很自信地说道。《昆塔:盒子总动员》(以下简称《昆塔》)的导演李炼也表示,就目前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单靠票房想要收回《昆塔》的全部制作成本非常困难,不过除了国内票房,《昆塔》还将依靠海外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在《昆塔》的品牌打响之后,团队有信心收回投资成本。
由于我国本土动画市场不成熟的现状,不论是投资方还是制作团队,都对“以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3D动画电影”这一命题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便是阻碍我国原创动画品牌建立以及大规模赢利的一大因素。在被问及制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时,李炼回答说,在《昆塔》的制作初始,他们便定下了做一部国内还没有人尝试的、无限接近好莱坞制作水准的、高质量的3D动画电影的目标,但那时几乎团队所有的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做成那样的水准没有可能,因而对修改和挑战都很排斥,那个时期便成为《昆塔》最为艰难的阶段。匡宇奇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问题,“即使我们团队确信自己能制作出较高水准的动画,但是在《魁拔》第一部出产之前,别人是不会相信的,所以我们必须拿出一定的成果来说服投资商。”
值得肯定的是,为了追求更逼真、完美的视听效果从而树立企业品牌,很多动画电影制作团队都在进行包括3D立体效果制作在内的技术层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观众也能越来越多地在国产3D动画电影中找寻到原创的痕迹。例如,《昆塔》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部分场景实拍与CG角色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由于是立体拍摄,没有任何现成的技术可以使用,为此,他们自主研发了整个拍摄制作设备和流程。而《魁拔2》则率先挑战二维平面图像转3D的技术难题,而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说到底,3D技术只是一种形式,是现代技术的一项附加值,我国3D动画的前景还是与动画的剧情以及制作技术的精美度更具关联性。”匡宇奇告诉记者,“在我看来,国产动画品牌的建立没有诀窍,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少,有时候观众认为,这部动画别的地方都挺好,就是剧情不够吸引人,没有兴趣看下去。也可能会有人认为,这部动画故事性很强,但是做成这样子根本看不下去。甚至有可能会说,‘这个动画的人设造型我不喜欢,不爱看。’一些基本的元素会把很多观众排斥在外。”他表示,品牌的建立需要每一个环节都成功。
看内容: 讲好故事是核心要义
国产3D动画电影从技术上来说虽然与国外3D动画电影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要实现动画的良性发展,最关键的仍是讲好故事。对于观众来说,观赏的视觉体验是一方面,观赏的故事体验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
王雷告诉记者,“只要有好故事,能把故事讲好,能感染观众,动画片是不是立体的一点都不重要。纸磨坊动画首先是艺术,是指向人心的,不是技术的堆砌。”在立体电影方面,不少人都迷信技术,但对于动画来说,只要故事好、艺术质量高,技术上的简化或瑕疵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或者很容易就谅解。故事不好,即使技术再好也没用。
在如何能讲好故事方面,李剑平认为,“故事其实是一种题材,能讲得非常好,也可能讲得很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去讲。”他说,目前中国动画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观众习惯了看国外的作品,对中国的作品没有信心,动画需要时间让观众改变态度,需要让故事中传达的东西被人接受和感动。“在创作上,要改变太自我而不关心市场和观众的方式。也不能看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而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让外国观众看到中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是中国的价值观。”他说道。
在故事题材上,李剑平表示有两种类型比较容易创新,一是大家都想做而还没有做的经典故事,二是全新的、挖掘现实的故事。“国外有很多这样的片子,但是我们却在逃避现实。我们会担心能不能讲,是否能讲好。”他认为首先创作者要有热情,自己想做、喜欢做就做,然后再考虑如何让观众喜欢,去分析观众喜欢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真正有水平的导演是自信自己的东西能令观众喜欢,能引导观众的。”
■微语录
@内蒙古动漫卡通协会:必须要正视国产动漫的现状,目前我们是比较落后,但是我们也要以非常乐观的态度看待国产动漫的前景。有很多中国动漫企业在不断进步,并且发展迅速。中国动漫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做出更好、更有创意的作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人沿用下来的名句,用在哪个行业都不为过,国产动漫也如此。
@中传此得传媒工作室:中国动漫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广阔的未来前景,也存在着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产业资金投入不充分、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市场发展环境不健全等问题。税收优惠政策可为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的动漫产业提供支持,可以考虑将税收政策布局从动漫产品研发扩展到动漫产品推广。
@沃们上海: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4.74亿,占网民总数的78.5%。手机游戏网民人数达到1.61亿,较2012年增长15.7%,手机游戏成为网民重要的娱乐方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邵勇_扬州:移动互联网生态演进到今日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手机游戏因为明晰的商业模式正热得发烫,而工具类应用却经历着一个尴尬的时刻。一个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粉丝数量转化成商业价值,这是工具类应用一直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关阅读推荐 大饭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