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困厄显操守 细处见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26 16:36 作者:蔡润田

  



陈亚珍的《谁在守约》,给我们讲述了上世纪一个穷苦出身的农民子弟裴庆生求学从政、困苦坎坷的生路历程。展现了他恪守信念,严谨自持、积极应对艰难困厄,坦然面对荣辱沉浮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及其清正自律、勤政为民的公仆生涯。这是一部极富思想启迪和艺术感染力的纪实力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正当其时的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
它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应,其成功之处我想至少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
具有普世价值的叙述视角
为已故人物立传,尤其是对一个上世纪有复杂时代背景和阅历的人物作传。既要还原历史情境又要有重新审视和观照的角度。有个还原与超越的问题。可喜的看到,作者真切再现历史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选取了超越意识形态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性和政治伦理的视角。从而融人性与党性、政治与伦理于一体。作者开宗明义的说她“敬畏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怀” 强调“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在此视域基础上,作者展开了对传主的道德情怀和行为的描述。人们说裴庆生“这个人仁义”。“内心清明有仁爱之心”,这些看似朴实的口碑,实则是很高的评价。积淀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髓。古人说“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战国策·秦策》)不可想象,一个品质卑劣的人能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令百姓信服。作者颇具创意的揭橥裴庆生这代人“党文化”无私奉献的意涵。高扬了政治行为的伦理属性。
有人认为政治只讲手腕,可以不讲道德、不择手段。实际上,政治之善始终是优良政治的价值取向。只有那些体现伦理属性、彰显伦理品格的政治运作,才具有生命力,具有扎实合法性。裴庆生 “不争名不求利”,一生 “坚守公仆这个神圣的约定”正是这种伦理政治的坚守才铸就了他高尚的灵魂和品格
把握人物性格形成的基调和发展逻辑
文学要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再现当代和历史人物的纪实文学也不例外。《守约》中我们见到了一个俭朴、自制、仁义、进取,性格鲜明的裴庆生。可贵的是作者对人物这种性格基调和逻辑的把握。作品一方面凸显了人物个性形成的家庭、社会根源。与此同时以人物性格基调观照其衍生的行为和理念。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的真实自然,合乎逻辑。我们看到,作品中,裴庆生青少年时的穷困家境、舅舅的启蒙教育,求学的困窘,插队的磨砺,由这些特定环境所熏染、铸就的俭朴、坚韧、自律的个性品质构成他的性格基调。作者说:传主“精神气质中,有一种深深的胎记”,这个胎记就是其性格基调。后来的人格形态是其“胎记”的逻辑发展。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也体现在他政治生活中,裴庆生清正自律、勤政为民的从政行为及其理念无不是其个性品质、人格修为的自然延伸。所思所为无不打上个性烙印。这一点,也是文学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能让人感到生动真实的的重要原因。也因此,裴庆生这个人物才既有楷模意义又让人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也就有了可被接受、效法的教化与审美价值。
生动细节与议论点化相得益彰
作者序篇情绪饱满,议论风生,咄咄逼人。激情澎湃的开篇之后。便是沁人心脾的涓涓细流——通过大量细节描写与适时得体的点化,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物,传主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惊人之举,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看似细小的事情上见出传主的品德修为。许多细节描写是既觉得真实又十分感人。作为地委书记蹬三轮买彩电,厦门开会买低价纸烟,“抠门”、认真的细微末节所折射出的是自奉俭朴、清廉。领上访农民到自家吃饭,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上访人员吃好的细节,显示其克己为人。他对自己人不开后门的言行描述见出把人情与廉政联系,以国法当家法的政治伦理信念。下乡看到老区农民居处寒伧回家后精神恍惚寝食难安,显示其亲民爱民。如此等等。结合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时有饱含感情,睿哲而又可谓熨帖议论、升华。作者说这些不是为个人名节,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约”,这评议,是中肯而深刻的。
着力在两难抉择中,凸显人物内在品质
作品常常把人物放在人情与利害的冲突中,在两难情境中凸显人物的价值取向,在取舍予夺中显示道德抉择。以此彰显人物思想境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坚韧。对一个有志气有品行的人来说,正如作者所强调的:“人间馈赠给正直者最频繁的礼物是困境”“困境是思想者的摇篮” 作品中,裴庆生离家到太原求学的窘迫艰难,写得感人至深。他在困苦的插队生活中的 “没有把劳动当做惩罚,而是当做一种永恒的善行”。插队不再是严酷与虚耗,对他更是磨砺与淬炼。 他作为分房成员,自家住房极端困难,却不顾家人埋怨拒绝给自己分房,直至他去世家人都住在一间半小房子里。对家里五弟、儿子等人不开后门的“不近人情”。诸如此类 在充满矛盾,尴尬困顿情境中更能见出人物的坚韧和奉献精神。
情感倾向与实证说服互文互补
作者对传主心存感激,对其人格钦敬有加,情见乎词。但更多地是内敛蕴藉还原本事性的真实描写。同时辅以大量传主的生前文献,如自传、笔记、书信、日记等原始素材,以及同事、亲友、上下级乃至寻常百姓的文字材料。把作者的的情感倾向寄寓在确凿的实证文本中。从而融表现与呈现于一体,变陈迹为鲜活,使饱含情感的描述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在这些征引的日记、书信、自传中,可以更直接感知传主的心灵与人格。如他与原玉兰爱情表述迟疑、委婉的时代特征。近乎自虐的“自我改造”,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 自我检点的“思过录”。 近于座右铭的“冷静勿躁耐心戒骄”的八字戒律。“组织可以任命职位,但不能任命威信”的感悟“不能老百姓还没富起来就先把自己吃肥养胖” “勤政必先先廉政”的施政理念。如此等等,他的光明磊落, 通达、 仁恕,他的苦恼、忧思。他经受的苦难、历练,他看问题全面、辩证。他的“心灵实在而朴素”都耀然纸上。
作品的启迪及现实意义
传主所体现的的精神品质,作品所揄扬的价值取向,正是时代与现实所应发扬赞誉的。和当前舆情民意桴鼓相应,与社会诉求若合符契。对现实生活中施政与做人的都有标帜性的价值和意义。这可见诸两个层面。
就政治文明层面说, 传主体恤民情, 清廉自律的思想信念和施政品格庶乎就是当前廉政建设的一个生动阐释和注脚。裴庆生不仅身体力行,而且有理论依托。他发表《治理党风的几个关系》中辨析了惩贪与奖廉,德治与法制,治上与治下,专治与群治若干关系,强调惩贪奖廉,以德为政。政治伦理需要官德建设来支撑。官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引领社会风尚有不可忽略的功能。但当前官德的沦丧比较明显,形形色色腐败现象很严重,这些对于良好社会风尚的杀伤力非常之大。因此,有必要倡导良好的官德风尚,以此维系良好的政治伦理基础。
现代政治强调制度化建设,而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制度建设应当具有伦理基础。政治文明与政治伦理建关系密切。政治腐败与政治伦理的缺失直接有关。为此,有必要将伦理关怀贯穿于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以使政治体系获得坚实的道德支持。“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贞观政要.公平》)我想,这是《守约》当前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其次,就观念 信念和社会风尚层面,面对当前奢靡浮华、道德滑坡的现实。传主不苟且、不媚俗。自奉俭朴、操守谨严、正道直行的品质和作风,对重塑信念、改变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立德弘道、扬善毓美有积极意义。“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后汉书.郎顗传》),《谁在守约》的面世,可谓宜其时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1152.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