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个性化书衣有助品牌树立

发布时间:2014-03-19 17:12 作者:

  

  在“私人定制”一词成为时尚的今天,书衣的私人定制也在出版界流行。近期,一本本带有海豚出版社风格的小精装书,引起读者、作者的关注,它们因有着工艺品化的品位,着实让读者乃至作者喜欢不已。其间,有学者专门著文称,“工艺品化”让图书重新回到它的最初身份。而这些私人定制味道十足的图书制造者——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个性化书衣有助品牌树立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期我们注意到,《抱婴集》《前言与后记》《田野里的大师》《性学五章》《董桥小品》《落花生船》《出版忆往》《一纸平安》等海豚版图书颇具个性。比如江晓原的《性学五章》出版一个月就开始重印。为此江晓原特意撰写文章说:“喜欢此书的人普遍对此书的装帧设计赞誉有加,使我觉得有些读者是因为喜欢此书的外表才购买它。”对此您是不是有种被读者理解的喜悦?


  俞晓群:这些小精装书受到读者欢迎,我理解是因为我们比较注重图书设计的个性化。比如江晓原的《性学五章》书封工艺是很复杂的,必须定制才行。再比如贾平凹的《前言与后记》封面虽是纸,但价格比布还贵。张冠生的《田野里的大师》草绿色的封面具有立体感,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一样。还有《董桥小品》的封面手感比皮肤还好,是因为封面材料里面加了橡胶。杨小洲的《抱婴集》封面是作者设计的,红配绿一反传统观念。在制作这些图书时,我们会根据作者的意愿使用书的封面材料,包括内页纸在内也绝不偷工减料。否则的话,书的感觉就没了。


  《中国新闻出版报》:据记者观察,这些小精装书的封面无论是皮质还是木质的,按您说的其实都是纸。这样在封面设计上精雕细刻,除追求图书个性外,是否还有打造品牌的想法?


  俞晓群:的确如此。目前海豚社的小精装书已有几十本的规模。这些图书为海豚社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一些知名作者慕名到海豚社出版自己的作品。这些作者是真正爱书、懂书的人。他们的理念和我们追求的“同仁出版”理念一致。相信我,我就做。我坚信“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说法。


  小精装书不是奢侈品


  《中国新闻出版报》:众所周知,出版精装书一般成本较高,这就意味着它们的价格相对较高。您是否考虑到受众群体的购买承受力?


  俞晓群:有人认为做精装图书是走收藏路线,其实不是。几十元钱的图书能叫奢侈品吗?这些好书本身就不是畅销书,但绝对是长销书。为扩大销售,同样一种图书,我们的策略是走定制路线,根据不同的渠道定制不同版本的图书。比如网店走精装版,地面店走平装版,商超走低价版。事实证明,这种带有定制特色的出版效果很好。比如在网店销售某种书的精装版,可防止破损。因为这类书面向高端消费读者,如果破损了就是一堆废纸,很难二次销售。而地面店销售该类书的平装版,商超为低价版,同样是考虑这两种渠道读者的需求。


  《中国新闻出版报》: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海豚社对好书出版上了一个层次,那就是不再只追求内容的品质,对于外在的品质如书衣也是十分讲究的。这种变化是否与您一直倡导好书出版有关?


  俞晓群:“好马配好鞍”用于做书不过分。我认为一个有追求的出版人不仅要做杂家,还要做版本学家。中国现代出版走过百余年,那些有名的出版人,像张元济、王云五、陈原等都是版本学家。他们做的图书版本众多且非常经典,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畅销书是精品书的支撑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年来,海豚社出版了不少几米的图书,据您介绍,去年以来已出版30多种几米绘本,占据了海豚社出书规模的半壁江山。按常理,这些畅销书对精装书出版有辅助作用吧?


  俞晓群:出版几米图书对打造出版社品牌同样有帮助。2013年,海豚社的几米书发货8000万码洋,占总发货码洋的50%。事实证明,几米书的品牌影响力对海豚社其他图书的市场开拓非常有帮助。比如前面所说的江晓原的精装书销售就是如此。今年,我们又签下“几米绘画形象”的使用权,很快会有精美的台历、笔记书、礼品书、文具等上市。这些都为精品书出版打下经济基础。


  《中国新闻出版报》:听说今年海豚社将出版《丰子恺全集》,这与此前出版的“丰子恺作品系列”是否重合?


  俞晓群:此前,我们出版的“丰子恺作品系列”现有70多种图书,内容涉及丰子恺儿童文学、书信、书话、漫画等。这是《丰子恺全集》的作者在整理丰子恺作品过程中,根据分类逐一出版的。这些图书是我们推出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丰子恺全集》(40多卷)的前奏。另外,丰子恺儿子丰华瞻译、丰子恺画的《格林姆童话全集》系列也因丰子恺系列品牌影响力而颇受读者欢迎。


  《中国新闻出版报》:综观这些精装书作者,他们当中不乏知名作者,纸磨坊有些本身就是知名出版人。在您看来,这么多知名作者汇集到海豚社身边,其原因在哪里呢?


  俞晓群:还是品牌的作用。出版社品牌的打造是需要用心、用情来完成的。我认为,出版人首先是文化人,然后才是出版商。既然是文化人,就必须讲诚信,这文化人的铁律也是出版商的军规。现在好多作者愿意到海豚社出书,应该基于此。你想象一下,海豚社这么小,此前又是一个出版少儿图书的出版社,很多作者没有必要将书放到海豚社出版。可是他们选择了海豚社。我一直认为,做好书不能太过于追逐利润。如果一味地要求获得利润,那必定将好书做得轻浮。做出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体会。
相关阅读推荐 《二手男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1312.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