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丹心一片向阳开——《忠诚与背叛》编辑手记

发布时间:2012-08-15 10:25 作者:么么哒

  

2007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为创作《国色重庆》,采访红岩联线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厉华,震撼于红岩英烈事迹,遂产生了续写《红岩》的想法,当即得到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和大力支持,重庆出版社旋即与何建明达成创作出版此书的协议。2010年《忠诚与背叛》被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1年5月作者提交书稿,案头编辑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赶在“七一”前向社会推出了《忠诚与背叛》,向大众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红岩”故事。截至目前,《忠诚与背叛》销量已近30万册,社会反响热烈,被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15家中央媒体和网站联合评为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之一。可以说,《忠诚与背叛》创造了当前红色书籍出版发行的一个奇迹。


  选题策划:紧扣时代把握机遇


  在《忠诚与背叛》一书选题策划环节,我们适时地紧扣住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社会大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人们价值观念受市场价值理念冲击大,因此,亟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忠诚与背叛》正切合了这一时代要求。二是建党90周年的契机。“忠诚”正是每个共产党员最需要为党的90华诞献上的珍贵礼物。三是捕捉住作者的灵感,整合力量。2007年,何建明在参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时,认为《红岩》之所以成为宣扬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小说,是因为她是围绕“忠诚”与“背叛”四个字而展开的一幕幕斗争史篇;深感红岩历史在新时期非常有必要以报告文学形式去再现,使她更充实完美,更富有精神价值。出版方及时捕捉到了何建明先生的这一想法,作出了选题策划。同时,为确保本书文学创作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真正以读者喜欢的方式讲述真实的红岩故事,我们促成了著名作家与学术专家的携手合作,联袂打造出高品质的《忠诚与背叛》。


  沟通作者:有效协商锲而不舍


  从选题策划到成书出版,责任编辑保持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忠诚与背叛》之所以能够保质、按时与读者见面,与编辑团队和作者锲而不舍的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这种交流从作品的写作开始直至市场推广,短信、电话、电子邮件不断。比如,在策划阶段,作者由于各种原因几次想打退堂鼓,在这种情况下,集团董事长罗小卫、总编辑陈兴芜等领导主动与作者面谈,耐心细致地加以劝导,事后作者不无感慨地说,“没有大家的支持、鼓励和督促,就没有这本书的面世”;在书名的商讨中,通过讨论,将原来的“忠魂——《红岩》续篇”改为“忠魂——红岩纪实”,最后确定为“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在写作阶段,编辑就书稿的写作体裁、写作框架、资料提供、交稿时间等与作者反复协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交稿时间的磋商。一方面,由于该书作为建党90周年的重点出版物推出,必须赶在“七一”前完成,作为编辑方,我们希望作者能尽早提供书稿,为编辑工作留下充裕时间以保证编辑质量;另一方面,作者方感到工作量很大,为尽量还原历史,主笔何建明需要采访红岩英烈亲属、梳理和研究厉华主任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加之异常繁忙的行政职务,很难在我们希望的时间内提交书稿。这正是考验编辑沟通能力的时候:既要体谅作者的困难,又要保证按时出书。为此,我们以最真诚的态度,随时保持与作者的联系,密切关注书稿写作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作者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锲而不舍、真诚务实的态度感动了作者。何建明最后是忍着肩周炎的痛苦,日夜耕耘,以他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将稿子交到了我们的手上。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就书稿中的某些文字表达或史实问题反复与两位作者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图书出版后,则主要是联系作者通过讲座方式对图书进行定向宣传。在歌乐山红岩魂广场,在重庆理工大学,在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在上海展览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者所到之处,编辑总是事先衔接作者与主办方,拟定日程安排、商讨讲座主题、知会有关部门配合、仔细设想接待的每个环节,以保证作者讲座的成功,同时用讲座活动带动了图书的整体宣传与营销。


  编辑设计:团队协作不厌其精


  《忠诚与背叛》能成为精品图书,除有著名作家与学术专家的珠联璧合以保证内容品质外,也离不开编辑出版方的精心制作。


  组织编辑团队,分工协作,兼顾速度与质量。罗小卫多次莅临编辑办公讨论会现场,鼓舞士气,并对原稿结构、封面设计、营销宣传方案等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编辑团队由陈兴芜亲自领衔,抽调精干力量集体办公,精心打磨这部来之不易的书稿。整个编辑团队拧成一股绳,不拖沓、高效率地将书稿反复编校、史实严格甄别、腰封文字与隔页文字提炼、图片筛选与位置安放、内容调整、专家推荐意见与相关报送材料准备、封面方案讨论、封面文字与副书名和封底文字敲定、征订单填报、征订海报选定、付印厂安排、正文与封面和扉页纸张预定等大小事务均细致全面地逐一落实。编辑团队的通力合作正是《忠诚与背叛》的优质出炉的有力保证。


  倾心投入,任劳任怨。由于作者交稿较晚、编辑加工量很大,同时还有向新闻出版总署履行重大选题报批手续,报中宣部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审稿等工作,而图书又必须抢在“七一”前出版,编辑队伍必须解决好赶时间与出精品之间的矛盾。由此可以想见,《忠诚与背叛》编辑过程的辛苦。一稿、二稿、三稿、四稿……稿子被我们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誊了一遍又一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并将不同的修改意见归类汇总,及时反馈给两个作者;周末将稿子背回家看,平时白天在集团集体讨论,晚上回家继续编辑,熬夜至凌晨成为家常便饭。这样的作息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在编辑《忠诚与背叛》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它既要借用曲折而生动的文学手法以保证其可读性,同时还必须保证还原历史以求真实性。哪怕是一个最微小的史实差错都会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这一承诺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用精益求精、如履薄冰来形容每个编辑在接到任务后的认真态度和紧张心情一点都不为过。如,有关唐虚谷和丰炜光的材料有拔高之嫌,以及如何让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上升到高度时,我们立即与何建明取得联系,提出修改建议,以致作者三易其稿;查证当时的江西省委领导人谢育才是否曾被关押在渣滓洞或白公馆,最后编辑讨论后决定删去;第一章原名“死亡时刻”,在加工过程中,编辑发现用“血染红岩”似乎更贴切,报请作者同意;为便于读者了解革命斗争的严酷性,了解《红岩》小说人物的真实身份,在征求作者意见的基础上,编辑们对狱中酷刑加上了注释,制作了《红岩》小说人物与真实原型的对照表;在作品送到出版社后的6月24日和25日分别接到电话反映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的组织程序问题和王朴烈士的老家问题可能有误,我们当即求教于专家,在核实矫正后,派专人连夜到自贡印刷厂予以更正。总之,为了保证内容质量,我们在阅读书稿和查阅大量相关史料核校增删内容基础上,还专门邀请红岩研究专家核对史实,再到集团以集中对谈形式,对书稿中重要人物、重要史料进行深入讨论甄别,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到6月18日出片付印时,编辑补充修改书稿达到十余轮,打印书稿校印样2万多张,书稿内容由最初50多万字编辑成排版字数40万字。


  除关注内容上的细节问题,我们也关注设计装帧的细节。仅封面和版式的设计,集团设计公司和美术出版中心就拿出了十几套备选方案,集体讨论中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讨论大半天,对书中字体字号、每张图片的摆放位置等都作了“苛刻”要求。封面图案、色调、字体、字号、位置等每个要素都是精心打磨的结果。


  宣传营销:提炼亮点多管齐下


  一般认为,编辑的责任是编书,宣传发行是发行部门的事。笔者无意对这种观点作出评判。但仅就《忠诚与背叛》而言,编辑绝没有将自己置身于宣传发行之外,而是积极主动投入宣传发行工作,与发行、外宣等部门一起创造了该书发行的不凡业绩。


  首先,我们利用编辑熟悉内容的优势,为图书宣传提炼亮点,抓住看点。比如,对于每章的隔页,用最精练的语言提炼内容看点,“第二章”提炼的文字就是从“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共产党人被敌人逮捕并在共和国已经成立的日子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一个地方的党组织几乎受到敌人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为什么叛徒‘甫志高’的原型人物蒲华辅这样一个真实的叛徒,最后其实是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比‘江姐’的原型人物江竹筠还早十几天时间就被敌人杀害了?为什么当时的重庆地下党中职务越高的领导干部在被敌人逮捕后当叛徒比谁都当得快,而且好几位后来都成为丧心病狂残害革命者的特务分子”等十几条中,经讨论确定下来;书腰上紧扣全书宗旨,向每个读者发出了灵魂的考问,编辑草拟了“珍档解密重写红岩”、“丹心写精神,热血铸忠诚;忠诚是一种经受生死考验的信念,忠诚是一种扣动你我心弦的气节”、“忠诚与背叛——每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我们会不会当叛徒?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等20多则封面语,再进行筛选。


  其次,由编辑约请文艺评论家撰稿品评,让大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忠诚与背叛》的主旨和内容特色。


  再次,从《忠诚与背叛》内容特点出发,将宣传主阵地放在高校和部队,组织作者到相关单位作讲座、开展签名售书活动等,既为著名作家、专家走向大众搭建了平台,又丰富了相关单位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还为图书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事实上,凡是编辑与作者沟通得深入的、与发行等部门在各个环节包括出版后的营销环节互动好的作品,就具备了畅销书的潜质。对每个编辑而言,亲自编辑的每本图书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要精心呵护其成长,还要让他走向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应有价值。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213.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