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湖北省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2-09-07 10:02 作者:孔令飞

  

湖北省在今年六七月份开展了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活动期间,5个采访小组的18名骨干记者分赴15个市州采访。随后,15家市州报在头版和其他版面开设专栏、专版,累计刊发通稿、评论、图片1000多篇(次),全面展示了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风貌,营造了“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良好舆论氛围。

8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出版局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组织专家评选出了35件优秀作品,并联合发文,对11家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市州报社、5名优秀记者、5名优秀编辑通报表彰。

谋划:精心组织统一协调

“荆楚行”采访活动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统一协调,分组行动,交叉采访,共同报道。各市州报社各选派1名副总编辑和1名~2名骨干记者分成5个采访组,针对各地的特点和特色进行报道。各报社在一版安排专门版面,统一推出“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湖北市州报荆楚行”系列报道。新闻稿件同时在相关网站刊发。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召开15家市州党报总编辑会议,对“荆楚行”采访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活动中,省局新闻报刊处快速建立“QQ荆楚行工作群”,安排专人每天16小时值守,发布通知、沟通情况、解难答疑。同时,还及时撰写编办12期活动简报。

同时,本次“荆楚行”采访活动,也受到各地市州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众多市州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受记者采访,给采访活动以直接而有力的支持。

活动伊始,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就在相关报告上签批要给予采访工作以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绪春出席了有十多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采访座谈会,并介绍了情况。

7月4日,宜昌市市长李乐成百忙中挤出时间,就如何把宜昌建成特大城市等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7月5日,时任孝感市市长陶宏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等话题,与“荆楚行”记者进行了对话。

同日,十堰市委书记周霁接见了采访组,之后发表了《担责担难担险,逾越超越跨越》的专访文章。.

7月7日,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接受采访,表示争做“三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官。

7月10日,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与记者会面,并就黄冈市如何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接受了访谈。

7月11日,黄石市市长杨晓波也专门安排时间,与“荆楚行”记者进行了座谈。

……

行动:采访小组身入心入

活动伊始,5个采访小组的18名记者迅速奔赴采访第一线,战高温,斗酷暑,躬身“荆楚行”,践行“走转改”。

6月29日,接到任务后,第一小组成员分头认真学习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十次党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采访的宜昌市、潜江市、黄冈市特点和特色,深入思考,及早谋划。7月2日,采访组成员冒着高温酷暑,深入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若干个重点企业,实地察看工程建设情况、企业发展状况。当晚,采访组一行顾不上吃饭,就迅速写出《起跳的力量——宜昌市构建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纪实》长篇通讯,全省15家市州报次日均在头版刊发了这篇通讯。

5个采访组同时交叉采访、连续发稿,各层次领导、读者都有评判、比较,各组一定都想出优稿、拿“高分”、挣面子。因此,各组必然形成竞争较劲态势。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二采访组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一是自我加压。采访组成员达成了“三个不能”的共识:不能只进行横向比较,而应从省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出发,从“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各个定位出发,进行采访;不能用“懒”办法搞采访,要身体力行“走转改”,进车间进村组,勤记、多问、爱思、肯钻;不能“炒现饭”,要见人见事、有声有势,真实、鲜活、现场感强。

二是深入商讨。每到一地,采访组都先和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日报社同行交流沟通,商讨选题。在襄阳,围绕其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农业贡献、县域亮点进行采访和写稿。而对“襄阳优化政务环境、审批项目全国最少”等比较偏冷、难有定论的选题予以放弃;在十堰,舍弃了“竹房城镇带”这个选题,换上的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在随州,精选了“大洪山与张家界等景区同时起步,却落后太远”和“两大农业加工业巨头走出国门”的新闻点。

三是扎进现场。十天采访期间,无论温度有多高,他们坚持到现场、写现场。走进枣阳的玫瑰产业园采访时,已是中午12点。当地负责人闻讯赶到车间后,吃惊地说:“都到饭点了,记者们还采访啊,真是敬业!”在十堰郧西县,他们谢绝了看当地一处景区的安排,而是利用两个小时扎实工作。

四是打磨精品。他们对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细琢,如《枣阳的“玫瑰之约”》这篇只有800字的稿子,却修改到凌晨一点,花了近两个小时。《北上清流羡故园——探访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一稿,他们以“现场+背景+声音+记者点评”的模式组织稿件,强化了现场感,丰富了信息量,增加了说服力。

第三、第四采访组也同样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深入基层现场采写新闻,掌握了许多鲜活的第一手素材。

合力:15家党报倾心倾力

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一开始,15家市州党报即以“八仙过海”之势,各显神通,展开了办报业务大比拼。

《三峡日报》先声夺人,他们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主打稿件的同时,全力创新,展示了高水平的“自选动作”。一是组合登场。7月2日,各市州报统一刊发“荆楚行”活动启动通稿,该报为了扩大声势和影响,在刊发通稿的同时,特意增发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对采访组表示热情欢迎》的消息和《万众一心建“支点”》的评论员文章;二是破格加重。在编发襄阳、宜昌两市的重点稿件时,采编者考虑到两市是全省的“副中心城市”,在构建“战略支点”中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于是,采用“破格”的办法,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将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刊发稿件,并配发言论和大幅图片;三是增添元素。“荆楚行”报道各个市州的稿件只是一个侧面,还受篇幅限制,采编者便给报道增加元素。如在对襄阳的报道中增加了“数字襄阳”和“襄阳战略”等延伸阅读资料;四是报网合力。借助三峡宜昌网和新浪微博,放大了报道效应,拓展了阅读空间,引起全国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好评;五是“拉长”效应。该报积极“拉长”报道效应,引导读者、网友参与献计献策。

《荆门日报》也不示弱,多管齐下,展开竞赛:一是“启动消息”发报眼,二是适时配发编者按,三是重心突出,给足版面。

《孝感日报》的做法很有特色,他们呼应头版刊发的主打稿,每期配发一篇评论,15篇评论紧扣主题,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效果: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荆楚行”采访活动的开展,引起湖北省内外多家权威媒体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

7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二版头条位置,以《湖北省局深化推进“走转改”全省市州报开展“荆楚行”采访活动》为题,详细报道了这一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7月3日,《湖北日报》在4版《喜迎十八大 争创新业绩》专栏里,以《市州报开展“荆楚行”采访》为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荆楚网等诸多新兴媒体也发布了很多消息并对稿件进行转载。

同时,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宜昌日报》曾集中报道十名网友发表的评论。三峡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张世梅在微博上写道:“发挥媒体之间的互动综合效应,这样的形式好,宣传效果也一定很好。”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在接见采访组时高度评价“荆楚行”采访活动。他说:“省新闻出版局政治敏感性强,服务省委大局的意识浓,调配媒体资源的做法好,这既是新闻督办,也是宣传鼓劲,既是新辟荆楚视窗,也是拉练记者队伍。”

很多读者看了报道以后,觉得很受启发,认为兄弟市州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鄂州市凤凰街道党工委在《鄂州日报》刊发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报道后,立即组织集中学习,表示结合实际借鉴经验,加以运用。众多读者对湖北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倍感欢欣鼓舞,对“黄金十年”满怀期望。鄂州市梁子湖的读者余志强读完“荆楚行”的报道后,写信给《鄂州日报》编辑部说:“读了这组报道,信心倍增。虽然我们发展中还面临一些暂时的难题,但全省上下的团结拼搏精神、奋勇争先的行动,都给人们莫大的鼓舞。”他还评价道:“从这组报道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读出记者们的辛勤劳动和深入基层‘抓活鱼’的扎实作风。”

《湖北日报》图书发行首席记者曾祥慧说,把各地党报组织起来围绕大局进行集中报道,形成了气场,营造了氛围,效果很好。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许万全、《新闻前哨》主编肖曜则评价:“荆楚行”采访活动既是业界深化“走转改”的成功实践活动,同时还是对报社业务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280.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