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余秋雨“秋雨书院”将落成 新书先谈诈捐门(图

发布时间:2012-10-09 10:01 作者:孔令飞

  

 

余秋雨:谈文化前,该撇清的还是要撇清。(设计台词)

秋雨书院

10月12日成立后,余秋雨将带博士生进行中国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何谓文化

在书中,余秋雨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方面阐释了“何谓文化”这一根本性问题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于10月12日在北京成立“秋雨书院”。

昨晚,华西都市报记者向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求证,他证实了这一消息。金先生介绍说,“10月12日‘秋雨书院’成立后,余秋雨将带博士生进行中国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余秋雨也将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生。”新书试读余秋雨说谢晋

一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何谓文化》之《谢家门孔》节选

开书院为了培养更多“文化人”

昨晚,余秋雨助理金克林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秋雨书院”主要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创作和教育机构。这里汇集着中国当代各个艺术门类的一大批最优秀和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

据了解,中国艺术研究院创办秋雨书院的目的,主要还是鼓励余秋雨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出来,同时,通过秋雨书院这个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攻读博士学位。据金克林透露,余秋雨将来在秋雨书院,还要负责带几批博士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人。

推新书打破“封笔”传言

余秋雨近年来多次被传要封笔,现在这些传言不攻自破——日前,余秋雨推出新著《何谓文化》,这是继《文化苦旅》面世20年之后又一部谈论文化的作品。

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何谓文化》中,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在书中,余秋雨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方面阐释了“何谓文化”这一根本性问题。余秋雨称,这本书最让他动情的部分,是回忆一些已经离世的文化巨匠,他认为这些大师亲身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对“何谓文化”作出了生命的回答。在书中,余秋雨用最动情的散文化语言回忆了与自己有过不寻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谢晋、黄佐临、巴金、章培恒,以及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值得关注的是,余秋雨在书中还第一次全面澄清历年来关于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相关链接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

2011年1月,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在西安曲江新区正式挂牌开馆。据了解,该馆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研究贾平凹在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收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著名文化名人余秋雨题写院名,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担任院长,院内共设置了9个研究中心、8个管理机构,目前拥有200余名研究专家。

瑟瑟秋雨·关一扇门

“白纸黑字”说诈捐

余秋雨出资 50万捐建 3个图书馆

2009年,一篇“余秋雨捐款20万元没完全兑现”的博文,引发社会各界对学术界名人善举的质疑。随后易中天也在其博客上“三问余秋雨”,逐渐演变成喧嚣多时的“诈捐门”。此前,余秋雨虽在公众场合回答媒体提问时,略有提及此事,但均未详解。近日,余秋雨新书《何谓文化》出版上市,除了在学理方面分析了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特点等议题,还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近年来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其中就包括“诈捐门”。图书馆选书。那书,要我自己一本本地去选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媒体关于该事件的报道中提及的余秋雨捐的善款多为20万元,而此次余秋雨在新书中,却出现“悄悄地出资五十万元人民币为灾区学校捐建了三个学生图书馆”。对此,余秋雨在书中没有详细解释,该书出版方工作人员也对华西都市报记者确认:“‘五十万元’出现在余秋雨文稿中无误。”

谈“诈捐”没经过红会,出资50万元

为地震捐款,余秋雨从刚开始捐20万元现金到捐建三所图书馆,图书发行再到捐20万元书,被质疑是诈捐。近日在新书出版方提供给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书稿原文中,在《何谓文化》的“寻石之路”部分,余秋雨提及当年的“诈捐门”。

他写道:“针对着我,又发生了所谓‘诈捐’事件。……简单说来,我因看到地震废墟中的破残书本,便悄悄地出资五十万元人民币为灾区学校捐建了三个学生图书馆。这事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但是由于款项没有进入中国红十字会的账目,就有人认定是‘诈捐’,在全国网络和报刊上闹腾了整整两个月。灾区教育局的官员多次出面,反复证明我捐建的事实,居然也无济于事。这实在太奇怪了,难道中国红十字会的账目,比捐助的事实更重要?”

余秋雨还在书中解释为什么款项没有进入中国红十字会的账目,“我没有走中国红十字会的捐款之路,倒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觉得他们太忙,不可能抽时间来为

谈易中天不想借机“教训”他

在“诈捐门”爆发之时,学者易中天也曾于2009年6月发博文提出自己疑问。对此,余秋雨也在书中给予详细回应。

“奇怪的是,一个在电视上讲《三国》故事讲得不错的文人,渐渐成了这一事件的主角。我并不认识他,却曾多次在传媒上为他辩护,还正托人找他,准备向他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在讲历史故事时,不要过多地宣扬‘术’,而忽视了‘道’;二是我发现了他‘文笔远不如口才’的几个主要技术障碍,可以通过训练一步步克服。但是还没有找到他,他的进攻就来了……很快,我捐建的三个图书馆同时开张。”

新书中,余秋雨还提到,“三个图书馆同时开张”之后,“很多气不过的年轻朋友要借机‘教训’一下那个讲《三国》故事的人,都被我阻止了……在我看来,为了自己的名誉去稍稍伤害一个曾经严重伤害自己的人,也不能。寻石之路,也是宽恕之路,积善之路,大爱之路。”

余秋雨还在书中慨叹:“我也老了,居然还有闲心写几句。”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364.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