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中国民营传媒:曲折中前行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7 作者:孔令飞

  

作为企业,民营传媒与其他民营企业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有到无以后,图书发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80年代重新恢复,又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新中国传媒业,是一种特殊的二元混合体制。即产权纳入国有事业单位性质,业务活动纳入宣传部门管理。由于这种特殊的体制,中国传媒业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作为自有的资本进行积累,国家投入巨资支持传媒的发展。报纸、广电等媒体的发展计划都是由政府进行审批、立项。

改革开放以来,传媒的事业、行业到产业性质的定位,折射出传媒属性的变迁。对于传媒事业来说,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无需经营;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要靠自己的经营活动来支撑传媒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国有机构可以经营传媒产业,民营机构同样也可以经营传媒产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业发展的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1980年,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共同创办了中方控股的《计算机世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一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外合资报纸。

1980年12月2日,原国家出版局发出《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的通知,民营书刊零售业开始出现。1982年民营书业正式跻身于我国图书发行领域以来,到2002年,民营书业在一般的图书发行中所占的份额已超过了50%,几乎占了整个书业的“半壁江山”。在出版发行业,国家从默许“二渠道”的存在,到取消对“二渠道”的限制,民营的出版发行业最终取得合法身份。从1992年起,出版流通领域允许民办书报刊零售存在。现在全国已有近10万多家民营零售摊点,在国有流通渠道之外形成了另外一种流通渠道,并且在市场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94年第一家民营电视机构嘉实广告诞生至今,我国民营电视企业已经逐渐在磨砺中成熟壮大。民营电视机构采用市场化灵活的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节目,运用开放、协同、各电视媒体参与、进行再包装等经营手段,并在短时间内扩大和完成随片广告的征集,其优势十分明显。

1995年,我国传媒业出现根本变革,传媒的投资主体开始从政府转变为媒介自身。2001年8月,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媒体政策正式开放。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是这一政策传达的最重要信息,从此民间资本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传媒产业。目前我国已出现的民营传媒产业公司主要有综合性民营传媒产业经营公司即生产性民营传媒产业经营公司、传媒网络经营公司、传媒产品营销公司、承包式传媒产业经营公司、联合式传媒产业经营公司、跨媒介的传媒产业经营公司等等。随着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产生更多类型的民营传媒产业机构,这是我国民营传媒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势。

作为产业,民营传媒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逐步发展壮大的。民间资本进入传媒业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这一产业发展前景看好,资本导入后能够获得相当的回报;二是这一产业缺少足够的自有资本,需要业外资本导入来弥补发展过程中资本投入的不足。

对许多民间资本投资者来说,传媒有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传媒产业是“能获取超额利润的最后一块领地”。从世界范围看,传媒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从2004年至今,我国新闻出版业保持着近20%的平均增幅,速度明显高于我国GDP的年均增幅。传媒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达到1.56%。传媒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所占比例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发达国家已占2%左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增加值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75%,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距离仍然很大。如美国文化传媒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达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中国传媒业因其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诱人的前景不可估量。

中国民营传媒业发展的大背景毫无疑问是整个民营经济的大发展。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5%以上,经营资本、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税收贡献65%、销售收入75%、从业人员85%以上,民营经济已占全国经济的2/3。其中,民营传媒企业功不可没。仅以浙江民营发行业为例。虽然该行业是散兵游勇式的家族制经营模式,但是民营发行网点约7700处,解决了2.2万多人的就业。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国进民退”现象,传媒业也不例外。在国有比重已经很高的传媒业,进一步的“国进民退”将极大地制约作为创新性产业的传媒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传媒企业市场主体的发挥。传媒业若要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除垄断。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民营传媒发展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健全市场规则、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包括新闻法在内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和更开放的社会环境。其次,建立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制度模式:以改革国有传媒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传媒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特征的股份制公司,或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王擎新著《有形与无形民营传媒生态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营传媒生态状况的专著。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以30多年改革开放为背景,市场化改革为主线和民营传媒生态为切入点,生动描述了民营传媒的产生、成长的生态图景;深刻分析了民营传媒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状况,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制约民营传媒生态发展有形、无形因素;全面揭示了转型时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及内在市场逻辑和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在财经媒体工作多年,长期从事民营经济报道,又长时间活跃在经济新闻研究、教学一线,对传媒产业和民营经济领域非常熟悉并有独到的见解。通读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营传媒生态,而是作为我国传媒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民营传媒出发研究传媒生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又不可多得的场景。

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民营传媒不仅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也不仅是传统体制所没有的一种新的演变,和中国传媒产业体制转型实质所在,更重要的是转型时期整个民营经济成长的缩影。

中国民营经济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意味着民营经济会有更大发展,对经济贡献的绝对量不断增长,相对比重进一步提升,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如果我们不反对这个判断的话,那么,民营传媒尽管身处意识形态相对浓厚的传媒领域,国有部门改革相对滞后,但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了中国民营传媒将继续在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行,前景依然看好。(本文系作者为《有形与无形民营传媒生态研究》所作的序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368.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