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美籍华裔女作家出版描绘东莞女工内心世界

发布时间:2013-04-11 10:36 作者:孔令飞

  

2004年,当《华尔街日报》记者张彤禾第一次走进工业城市东莞时,外媒有关中国工厂恶劣条件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4月9日,美籍华裔女作家、曾担任《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的张彤禾携中文版新书《打工女孩》在京与读者见面。在回答“为什么选择打工女孩这个群体写作”的问题时,张彤禾说,打工女孩更能代表当下的中国,一个正挥别乡土和动荡过去并拥抱光明未来的国度。

《打工女孩》曾被美国《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张彤禾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专注于探察社会经济转型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故事,在广东东莞采访时,她走进两名打工女孩吕清敏和吴春明的生活,记录下她们颇具戏剧性的人生起伏,打破了西方世界将“中国工人”与“血汗工厂”画等号的误解。

2004年,当《华尔街日报》记者张彤禾第一次走进工业城市东莞时,外媒有关中国工厂恶劣条件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

她花大量时间在生产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鞋厂里采访,这个工厂据说有7000名员工,还有自己的幼儿园、医院和消防部门;她游走在地下卡拉OK夜总会,有些女工在那里卖笑;她甚至还去参加了“白领秘书技能培训班”,那里的学生被教导“紫色眼影适合每一个亚洲女孩”。当女工们开始找男朋友时,张彤禾竟然也跟她们去“交友俱乐部”,在那里她看到了“八分钟约会”。“问题是,”有个女孩对她说,“有时候,八分钟都太长了。”

在东莞跟随女工生活、采访三年后,张彤禾于2008年写成《打工女孩》一书。与著有《寻路中国》等作品、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丈夫何伟相似,张彤禾同样会在严谨结构的叙事下,注重对个性以及细节的描绘。《打工女孩》于出版当年被《纽约时报》选为“2008年百本应读书”,并获2009年美国笔会非小说文学奖等,随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近日,《打工女孩》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微博]引进简体中文版。

东莞“是有关中国一个极端反常的表达”。张彤禾这样形容:这里工作环境严峻,但同时也充斥一代野心勃勃的奋斗者,他们毫无顾忌地展露自己的雄心,并对惊人的风险和挑战泰然处之。通过参加计算机培训或者学习几句英语,从农村来的农民工便能让自己的工资涨上两倍甚至三倍。“找工作成了一种自我重塑,而从事一项新业务就跟换张新名片一样简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421.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