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海南出版发展的动力所在
发布时间:2013-04-17 09:58 作者:孔令飞
纵览海南出版业25年的发展史,改革创新是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在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中,2012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整合省教材出版发行资源,海南省教材出版有限公司加入了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公司,在实现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海南出版的图书多次在全国性的评比中折桂,比如在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中,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民俗比较》获图书奖,南方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制品《潜水十年》,获得图书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就是生动的例子。虽然就绝对数量讲,海南尚未能与一些出版大省比肩,但考虑海南只有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海南省教材出版中心这四家出版单位的事实,其含金量则不容小觑,而含金量从哪里来。海南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副厅长柳松华认为,改革创新是海南出版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海南省的出版业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才发展起来的,较早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出版单位从创办起,充分利用特区的优惠政策,立足海南、放眼全国,自筹资金、自我滚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比如为了积累资金,出好书,出精品,南方出版社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利用企业投资,出版了大型古籍整理丛书——《传世藏书》。正是这种努力开拓进取、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使南方出版社形成了“投入——创利——再投入”的良性发展快车道,截止到2012年该社的图书重印品种已经达到1150种,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277万元。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南的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出版资源匮乏,图书市场狭小,若不面向全国和世界,不致力于开发全国图书市场,不在全国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海南的出版业难以生存。所以从诞生之日起,海南的图书出版业就不能满足于地方性、通俗性,而应该向全国的大社、老社、名社看齐,敢于与他们比高下。多年来,人们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编辑人员活跃的身影,他们密切关注图书市场的动态,联系一大批作者和译者,提出了不少好选题,在全国打响了琼版图书品牌,比如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小学普法教育画册》《民族大家庭》获“五个一工程”奖,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管理词典》等3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此外像《窗边的小豆豆》《长恨歌》等脍炙人口的畅销图书也是在海南这块红土地中孕育成长,并最终红遍全国的。
25年前,海南刚刚建省,海南出版业呱呱落地,各个出版社都是白纸一张,资金短缺,人才短缺,通过25年坚持不懈地以改革谋发展,如今海南出版人已经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海南出版人在这幅图画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挺拔主营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多元业态发展,南方出版社开发了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南方艺术家画廊,与艺术家合作经营艺术作品;海南出版社规划开发了文昌书香小镇项目,占地面积达到1586亩。海南省教材出版有限公司则涉足酒店业,投资兴建了海南太阳城大酒店。应当说,海南省的出版业是伴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正如柳副厅长所言,改革开放是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也是海南出版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