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在出版100期时关注农民
发布时间:2013-05-15 10:04 作者:孔令飞
图书公司纸磨坊作者刘奇,是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2010年8月开始,他为《中国发展观察》撰写“三农观察”专稿,每月一篇,从未间断;他的专栏文章,视野十分开阔,真切感受农民疾苦,为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刘奇长期从事“三农”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丰富积累,体现在其代表著作中:《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和谐社会与三农中国》、《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以及《中国“三农”问策》(卷一:改革·发展,卷二:农村·农业,卷三:土地·农民,卷四:多功能农业)等。
5月份刚刚面世的《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三农观察”专栏,刊出了作者刘奇的第三十一篇专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以家庭经营为主体》,该文提出要破除认识误区、正确看待家庭经营,从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农业生产的特点、世界农业的发展经验等角度阐述了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家庭经营为主体,认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需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互动、多元互补。研读该专稿,加深了我们对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理解。
5月初,《中国发展观察》在出版100期时,专门召开刘奇“三农观察”专题座谈会。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在致信中说,刘奇同志对“三农”问题的思考日见深邃,所提思路和对策有新意、有见地。他常常站在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方位上观察现象、把脉走势,善于从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刘奇同志有着多层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农民感情深厚,敢于讲真话、道实情、献真言,
这是他能写出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的基础。刘奇同志的文章语言鲜活、精炼、生动,读起来轻松自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毕美家等领导、专家,对刘奇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刘奇研究“三农”问题,颇具使命感、思想性,把理论性和实践性、政论性和文学性、思辨性和通俗性结合得相当好。刘奇研究的是切中“三农”政策最前沿的重大问题,文风活泼,观点鲜明,研究成果可看性、可读性非常强,对制定“三农”政策很有价值。对农民的感情、对农村的感受、对农业的感悟,促成了刘奇研究成果新颖的观点、非凡的角度、不同的套路和实用的价值。刘奇创造出好的作品,关键在于他有一种信仰:带着感情研究,为农民说话,为农民鼓与呼;带着闯的精神去探索,只要能把问题揭露出来,能够推动解决,对农业、农民、农村有利,他就大胆去讲。刘奇在农村有非常多的朋友,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从治学水平、治学风格和特点来说,正是学校需要的老师。刘奇把研究“三农”当事业来干,淡薄名利,实际上就是把学术作为终生追求。刘奇做人做事的精神和品格、做学问的方法值得学习,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定的农民立场,敏锐的观察视角,实证的研究方式,丰厚的研究成果。
刘奇十分谦逊。他说,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感受就是很惭愧,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会后要把大家的发言讲话好好消化,认真学习,当作今后为“三农”做一些事情的动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