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报道我公司总编刘水晶
发布时间:2012-02-20 20:49 作者:
“文学是神圣的,是一片圣地。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网,做有利于文学,有利于社会的事,留给社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感觉充满了快乐”。——刘水晶
文学梦想 社会担当刘水晶成长于山西红色武乡一个小山村,从小嗜书如命,孩提时代家中就藏满了连环画、文学书,九岁时捧书拥灯入迷,灯火把头发点燃而不自知,第二天不得已剃了光头。1995年,刘水晶大学毕业,他成为一个机关刊物的专业编辑。数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新闻通讯和任务报道,并兼顾创作散文、诗歌、小说。2008年,刘水晶担任了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同时创建中国报告文学网。
这一切,都是源于对文学的热爱。至于为什么创建中国报告文学网,在成立中国报告文学网之初,刘水晶这样说道:“报告文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它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价值的。报告文学包括各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传记,报告文学有这样的特征,所以也得到了很多支持,这也是报告文学的一个优势。”几年来,中国报告文学网,作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官方纪实文学网站,为各类纪实文学作者、爱好者、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个无疆域的信息交流与供需的权威性网络门户平台。中国报告文学网现如今步入了正轨,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对于从记者编辑到中国报告文学网主编,刘水晶这样看待自己身份的转变。“报告文学是一种升华了的新闻通讯,与新闻通讯很接近,相对于通讯,报告文学是一种更深层的挖掘,它不是只是单单记录一种现象,更挖掘这种现象发生的特定时期的原因,并且,报告文学更具文学性、更社会化地看待问题,不只是简单的事件报道,所以,从一个编辑记者到中国报告文学网主编这样一个层次,是一种升级。”从刘水晶的话语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的受众群体广泛,对内容的把握难度也就更大。从记者到主编,升级的不是身份,而是责任,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坚忍不拔 起死回生
刘水晶告诉记者,凭着这个网站他结识了不少作家朋友,可是办好一个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近一年,中国报告文学网一直徘徊在一个低层次上。“当时,我对网站一点都不熟悉,一抹黑,不知道网站发展的前景在哪、发展的方向在哪。”刘水晶迷茫了,别人网站的优越功能为啥我们就实现不了呢?中国报告文学网运营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团队也被迫解散。
但是,陷入迷茫和困境的刘水晶,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因为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嘛,对我来说,文学是神圣的,是一片圣地。”刘水晶的性格里没有退缩的概念,他只是思考如何扭转局面,摆脱困境。
无论是网站创办还是传媒公司的创办,刘水晶先生一直秉持着他的文学爱好,把对文学的爱好投入到工作当中。
“对我来说,文学是神圣的,是一片圣地。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网,做有利于文学,有利于社会的事,留给社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感觉充满了快乐。”刘水晶先生执着于文学,到如今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事业,“因为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嘛,对我来说,文学是神圣的,是一片圣地”。 正是因为对文学的挚爱以及不断付出艰辛的努力,刘水晶先生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刘水晶首先静下心来是对网络行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网络作为新的媒体,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经营网站也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如果还依赖以往经验、按照别的媒体形式去运作,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刘水晶的妙手是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和其他企事业一样,组建队伍过程中,刘水晶也不得不面对以80后为主的员工群体。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刘水晶更加看重这些80后员工的激情与冲劲,他们敢想敢做的精神。刘水晶的观点是——对于网络,没有谁比他们更合适。接下来,刘水晶和他的团队们对网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网站的定位上与之前发生了根本的区别:以网站为依托,依靠公司线下产品,在图书出版方面和版权交易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慧眼如炬 把握机遇
刘水晶创建报告文学网还有另外的原因。
爱好文学的刘水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二者的关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讲话中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和人民对文化工作者寄以殷切的希望。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紧扣市场经济的脉搏,创建新的运营模式,走文化产业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其中,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特征和作用。这是刘水晶几年前颇具政策理论的深度思考,也是他全新的“破冰”战略。
以这样的政策思考和经营策略为出发点,2008年,刘水晶创办了国内首家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严肃文化文学网站——中国报告文学网,随后又创办了北京纸磨坊文化,麒麟纪实文学网和纸磨坊文库等一系列产品线。刘水晶说:“现在文化产业的市场还不饱和,还没有涌现很强大的企业。我们的定位是细分市场,我们只切一块蛋糕,我们只做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这一领域。中国报告文学网有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作为强大后盾,有着广阔的作家资源,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去做,一定会有成效的。”
刘水晶走在了文化改革的前列,走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列。
定位聚焦 文化强媒
在中国报告文学网步入正轨后,刘水晶又决定成立北京纸磨坊文化公司。
“纸磨坊”文化是集网站、报纸、杂志和出版为一体的文化传媒公司。旗下的出版部专门从事于图书出版选题策划、文学经纪、装帧设计、选题策划、组织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服务项目,下设编辑部、设计部、技术部、业务部等职能部门,拥有多名专业编辑策划人员,均从事图书出版策划工作多年,具有独到的市场认知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关于公司定位,刘水晶形象地称为“一手托两家,作者读者都是我们的上帝”。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决定了必须关注当代人的阅读心理和欣赏习惯,和作者进行有效沟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为了保证书的质量,纸磨坊的图书开发周期和出版周期都非常长。今年纸磨坊文化公司又精心策划出版了《2010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该书从几千篇文章中精选了12篇,反映了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煤老板的转型思考,也有七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种果树走致富路的感人故事,经过纸磨坊的精心设计,该书投入市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