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图书落幕:活动精彩纷呈 凸显五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3-09-24 11:03 作者:
9月21日下午,随着满载爱心的“一人一本爱心图书”捐赠专车踏上去往西藏的路程,以“美丽中国梦,精彩图书节”为主题的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圆满落幕,大批读者带着不舍之情和一捆捆的图书缓缓离场。
历时7天的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读书、品书的高潮:15大展区各具特色;10个参展国尽显异域风情;各大名社带来的精品图书琳琅满目……
这是一届特色鲜明的国际图书节,纸磨坊凸显了精品荟萃、国际接轨、形式多样、践行公益、科技领先等五大亮点。129位艺术家带来的1935件作品深受欢迎;20余场图书签售活动人潮涌动;15场主题活动场场爆棚;9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亮点频出;8场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让北京国际图书节在有限的物理展示空间里,通过形式多样却又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有效拓展了图书节的精神文化空间。
图书节组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冯俊科表示,这次图书节内容丰富、亮点突出,对于推进首都全民阅读和申报世界“图书之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一:精品荟萃 名家齐聚
“好读书,读好书”,图书节上的每处细节无不彰显出“精品化”的读书理念。
在现场展示销售区,不少名社带来了“看家书”,并提供不小的优惠,颇受读者欢迎。《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看到,中华书局展位前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商务印书馆展位前的《新华字典》《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等辞书工具书均有着极高人气。此外,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产业园区、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发行集团、中国书店、三联书店等出版发行单位也带来了品种丰富的精品图书参展。来自朝阳区的魏先生表示,自己一直喜欢文史类精品图书,这次来淘书实在“成果丰硕”。
为打造一场爱书人的盛宴,阎崇年、王立群、于丹、朱向前等知名学者在名家大讲堂上轮番开讲,7场名家大讲堂为读者捧上“坛坛好酒”:9月16日,历史学者阎崇年在名家大讲堂上进行首讲,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9月17日至21日的系列活动中,王立群讲《历史书写与文学传播》、王蒙谈《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纪连海说《贪官之路》、于丹聊《读书与读心》、朱向前主讲《毛泽东的阅读习惯》、吕立新细说《齐白石与艺术品投资》……7天的时间里,一场场精彩的演讲带着读者尽享书趣,也让读者有了面对面聆听专家学者授课的良机。
在图书节组委会与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北京文学艺术品展示展区,文联成果展、文学艺术大讲堂、文学艺术品展示和新人新作推荐四大主题板块,集中展示了北京市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民间文艺家协会的129位艺术家的1935件文艺精品以及民间艺术家们带来的绢人、鼻烟壶、葡萄常、风筝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读者候莹在调查问卷上留言:“感谢文学艺术展,让我提升了艺术品位,深深喜欢上了民间传统文化。”
亮点二:十国参展 精彩亮相
作为北京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活动品牌,北京国际图书节不仅是面向本土市民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而且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图书节正式开幕前,组委会就和中德作家论坛合作,联合主办了“大师之约”活动,邀请到了莫言、刘震云、福尔克尔·布劳恩、乌尔苏拉·克雷歇尔等中德知名作家,共话文学,提前为图书节预热。
图书节上,德国、俄罗斯、希腊、摩洛哥、巴西、法国等10个国家不仅设立了风情独具的展区,还通过展览、演出、图书推介、讲座等多种形式与中国读者进行互动,彰显图书节的国际元素。
7天的活动中,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文化交流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读者的驻足。法国展区围绕着“法国的美食与生活的艺术”的主题,展示了法国的饮食文化;希腊展区以蔚蓝的大海为主格调,让读者在古典神话和现代文学的世界中畅游,感受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意大利展区则围绕薄伽丘诞辰700周年,展示了艺术家们以《十日谈》为灵感创作的绘画作品,让读者深刻了解大师的精神世界;在波兰展区,教育家科扎克的作品《孩子王》获得了不少小读者的青睐;捷克展区则重点介绍了其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集。
巴西、德国、摩洛哥、俄罗斯等国虽然是第一次参展,却也颇具风采。巴西展区以世界杯为契机,向读者免费赠送本国旅游类的书籍,并带来了世界杯12个城市以及奥运会的宣传片;在德国展区,读者则可以尽情浏览少儿文学类图书、优秀德国书籍的中文译本以及“美丽如花的德国”风景及风情册等三类书;俄罗斯展区通过书籍展览和图片宣传,使中国读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俄罗斯文化;在摩洛哥展区,其唯美复古花纹图案设计的圆形拱门独具特色,揭开了这个非洲国度的神秘面纱,中秋节当天,摩洛哥驻华大使贾法尔·阿尔热·哈基姆一家还来到展区,给中国人民送上了中秋节的祝福,并邀请读者共享当地特色糕点。
在国际文化交流主题日上,各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均到场荐书并与读者分享读书心得。希腊官员推荐了荷马史诗《奥德赛》;摩洛哥官员介绍了表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意大利驻华文化参赞史芬娜女士则通过《十日谈“契契比奥与鹤”的故事》,展现了意大利人的昨天和今天。
“北京国际图书节充分凸显了交流平台的魅力。”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专员易杰对主办方表示感谢,他认为今年的国际展区更加成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摩洛哥驻华公使哈迈德·艾尔·热尔努迪则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进一步增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巴西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丹娴女士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对巴西文化产生兴趣;希腊驻华大使瓦西里奥斯·科斯蒂斯说,希腊和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两国文化的交流能更频繁、更深入。
亮点三: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阅读无处不在”。来到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任谁都要感慨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诵读、舞蹈、音乐、讲座、签售等形式的阅读活动打造了不同层次读者和作家进行“零距离”接触的平台,成为图书节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扩大了北京国际图书节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巴西文化推广活动中,融合了桑巴音乐和巴西武术精髓的节目给读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享受;法国展区中美食图片和书本展示,以及著名作家爱德华·君度对中法文化中美食艺术的专题介绍,给读者呈上了一顿有着别样风味的“法式大餐”;在主舞台上,希腊Xinnadein乐队激情四射的演奏让台上台下均为之疯狂。
在中秋节当天,由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共同举办的“海天一色,天涯共读——两岸经典文学名篇诵读活动”给读者献上了一份“中秋大餐”。身穿汉服的师生纸磨坊共同吟诵了《诗经·卫风·木瓜》,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上古时期;海峡两岸家庭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分享了《静夜思》《春江花月夜》《两岸》《月之故乡》《月是故乡明》等经典名篇,共同浸淫在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活动中,8位主持人精彩的配乐诗朗诵点燃了现场气氛。随后,导演冯小宁夫妇、朗诵家瞿弦合夫妇、歌手何静母女素装登台,与观众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图书节中互动性和娱乐性都较强的活动,签售会向来备受读者朋友关注。本届图书节共举办20余场签售会,并邀请到伍洲彤、林清玄、赵玉平等人气作者与读者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
亮点四:汇聚爱心 倡导公益
作为一大传统,本届图书节的公益活动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读者的需求,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全新的突破。
由图书节组委会和央广文艺之声联合主办的“一人一本爱心图书”暨“向藏族青少年捐赠一本图书,并留下一句赠言”大型公益活动,自7月22日启动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各界人士慷慨捐书,不吝献出一份爱心。在献书的队伍中,既有白岩松、敬一丹、于丹等知名人士,也有大批的普通群众。芳草地小学的300多名师生专程来到现场,献上了他们的爱心图书。在书籍扉页的寄语中,写满了对藏族小朋友们的祝福,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在主宾城市拉萨的展区,不仅有活灵活现的图片、丰富多彩的书籍、特有的唐卡和藏香,还上演着独具特色的藏族歌舞,让人“足不出京”即可感受“幸福拉萨 大美西藏”。拉萨市副市长占堆表示,非常感谢图书节给拉萨的展示机会和为拉萨人民捐赠的爱心图书,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促进藏汉文化交流,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西藏和藏族文化。
为了满足小读者的阅读喜好,图书节也安排了精彩的活动。其间,很多孩子和家长参与了“童书·童梦·童年”为主题的亲子绘本阅读宣传推广和儿童安全主题活动,讲读专家用不同声音扮演的各种生动角色为他们带来了绘声绘色的绘本故事讲读,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策划的“我是国际小公民”主题日活动,组织者通过英文故事分享会、英文手指操表演等现场互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与笑声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亮点五:领先科技 闪耀展场
近些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届图书节上,3D打印技术、数字出版、技术化版权监测等富有前瞻性的先进出版技术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展会上,北京印刷学院展示的3D打印和数字化制造技术在绿色印刷制造、文化创意、生物医疗、模具制造、航天军工等领域的科研成果成为展区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
走进绿色印刷展区,采用绿色印刷技术印刷的北京中小学教科书等700多种图书映入眼帘;3D打印展区,读者们边看着许多刚刚“打印”出来的汽车、扳手等模型,边听着北京印刷学院关于3D技术的介绍,无不大赞“创新科技真的很神奇”。
数字出版物展示区则集中展示了包括电子图书、移动阅读、网络游戏、数字期刊、数字音乐和数字发行等数字出版内容的新形态、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应用,让人亲身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带给出版业的变化。
北京版权展区不仅展现了近年北京市在推进软件正版化、提升版权服务等方面的成就,还重点介绍了由北京版权资源中心、北京版权监测中心等组成的首都版权公共服务平台集群。这一集群依托先进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团队,为图书、网络、书画等在内的版权权利人提供包括版权声明、版权监测、侵权投诉与举报、信息检索与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今年我可是‘战果累累’,听了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王立群教授的讲课,看了内容丰富的展览——特别是国际展区、拉萨展览和艺术品展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还逛了图书展区,买了十几本打折的好书。”张大爷是图书节的“铁杆粉丝”,11届图书节均未错过,聊起图书节,其话语自然滔滔不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张大爷一样的忠实读者不在少数,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也是图书节上的一道风景线。对于他们而言,书展不再意味着一叠锱铢分明的数字,而是切身体验过的感性形象。
经过20多年,北京国际图书节由一个图书销售推广活动,蜕变为不但是出版商和作家展示作品的平台,更是读者了解多国文化的全城文化盛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书相随,北京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阅读推荐 大饭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