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书陪伴孩子走向理想未来
发布时间:2013-09-27 14:47 作者:
写什么书 孩子喜欢并有所受益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铁凝认为,“为他们而写的文学是向着未来的文学,是充盈着希望、承载着梦想的文学。儿童文学作家是孩子们贴心的师长、亲人和伙伴,你们的劳作和创造,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灯,这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路。”不单是文学,在其他类别的儿童作品中,创作者都应该突出光明、梦想、希望、温暖等元素。正如高尔基所言:“儿童的精神食粮的选择应该极为小心谨慎。真实是必需的,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不能和盘托出,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毁掉儿童。”
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的《小小孩的春天》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以细腻生动的白描手法,活泼风趣的文字,典型传神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一代少年儿童快乐的童年时光,描绘出童年春天般的温暖、明亮、美好的质地,语言风格蕴涵着简洁、质朴的审美追求。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孙卫卫表示,儿童文学界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强调作品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孙卫卫举例道,如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给少年儿童写东西,尤其不能忘了读者是少年儿童。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是品德方面,还是娱乐方面”;童话名家张天翼先生说:“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例如使孩子们能在思想方面和情操方面,在习惯方面或性格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方面受到好的影响和教育”;《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先生也说:“草率地写文章是不负责的,草率地给儿童写文章是有罪的”。孙卫卫认为,创作者要有这样的一个理念,我们写的书,自己的孩子也能看,看了有益处,而不是为了钱,去写那些孩子看了有害的东西。一本书可以使一个人站起来,也可以使一个人倒下去,可见好书的重要性。儿童文学写作也不同于成人作家的写作,真实的不一定都好,有时候真实的东西是消极的,孩子一时辨别不了,就不应该让他们看。
出什么书 给予人文关怀与熏陶
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鸟背上的故乡》入选。这部小说集,写出了发自农民工孩子内心的真实呼喊,真切地反映了农民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立新称,面对当前少儿读物市场充斥的一些问题图书,归根溯源,是部分出版者社会责任感的丧失,缺乏对当下少年儿童实际需求的研究,缺乏精耕细作打造精品的意识。作为专业少儿出版工作者,除了坚持专业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求打造更多精品之外,在出版理念和出版创作中要加强对孩子心灵需求的关照,应给予孩子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而在少儿图书中更多地加入人文关怀,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孩子的生存状况、成长历程;给予孩子们精神的引领、人文的熏陶,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尊重孩子。“《鸟背上的故乡》就是作者与出版者以自觉的担当意识,对留守儿童给予生存状态的关注,给予留守儿童生命成长的扶助。孩子们需要情感的守望,需要智慧的力量,需要道义的匡扶,需要美的启迪,少儿出版人就要在作品中奉献给孩子们人性、人情、尊严和理想。”张立新称。
在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叶显林看来,出版企业一定要让孩子们多读到一些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出版人要以辩证的眼光,并结合目前形势,在全球化、世界化的大背景下,多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天天社的《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中国现当代名家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就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且对内容的把握相当严格。另外,相关部门对儿童图书,要鼓励、引导、扶持。还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产权意识,如果作家潜心几年创作出一部好作品,出版后立刻被模仿、剽窃,原创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最后,出版社不要只追逐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一定把好选题关。
读什么书 内容构成应丰富多样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李东华也是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自己的女儿正读初中二年级,对于老师向女儿推荐的图书,李东华很是忧虑。她直言道:“种类比较单一,这就无法实现营养的全面供给,在构成上应该丰富多样。比如推荐的文学书多一些,事实上孩子们同样应多读一些科普作品、历史作品。”李东华认为,在好多家长和老师眼里,如果孩子们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只要看书就不错了。纸磨坊“事实上有许多好的榜单,例如《中国新闻出版报》的每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其中的少儿榜单不知家长和老师们是否关心。其实市场上的儿童图书挺丰富多彩,只是家长和老师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过滤与筛选,好书没有被利用上,这非常遗憾。”
李东华曾亲眼目睹过一个孩子从报刊亭买了很多书,她翻了一本后发现里面有极其恶俗的段子,就算成年人阅读都有些不堪入目。让李东华同样担忧的是,好多孩子在选书过程中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不重视语言的讲究和内容的上乘。这导致好多孩子更多为消遣阅读,读的一些书对成长虽说没什么坏处,但也毫无益处。李东华呼吁家长们,要像重视孩子的成绩一样重视课外阅读,切实关注图书信息,关注优秀专家的推荐,或者自己率先阅读,为孩子挑选出好书来。“首先,可以多读一些经典作品、那些历经几代读者考验以及时光沉淀下来的好书会使人受益无穷。其次,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原本就很少,再加上接受的教育比较古板,所以要多读一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书。想象力匮乏,也是国内众多原创作品的通病。同时建议孩子们读一些相对深度的书,不要仅局限于快餐阅读。另外,家长和老师在向孩子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要摈弃功利心,更应该从孩子的长远发展、人格形成、精神滋养上考虑,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另一位委员刘绪源则建议:“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读书不应老是重复同一层次的书,要渐渐深化,渐渐增加难度,那才能保留读书趣味,不断有新收获,并不断增加新的读书欲望,这是许多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 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