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公司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桶子鼓乐队做客纸磨坊文化

发布时间:2012-02-29 10:33 作者:纸磨坊文化

  

 2012年1月16日,桶子鼓乐队应邀做客纸磨坊文化,向我们讲述乐队的成长经历与音乐理念。


桶子鼓乐队与纸磨坊文化全体成员合影

桶子鼓乐队队长、鼓手陈汉让与打击手曾学艺 在纸磨坊文化

纸磨坊文化两位领导与乐队两位成员合影

一个乐队的诞生

桶子鼓乐队成立于2011年6月6日,其前身是桶子鼓合唱团,曾在2011年4月30日以嘉宾形式参加了东南卫视第一届欢乐合唱团启动晚会。在那次演出中,由桶子鼓合唱团翻唱的一首《老男孩》感动全场。后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变换,桶子鼓乐队在2011年6月6日成立,并于2011年7月12日 参加了北京生活频道《家有能人》的比赛,以一首原创歌曲《林妹妹》进入决赛,得到了评委汪正正老师和潘长江老师的高度评价。

16日下午,乐队队长陈汉让在约定的时间到来,随他同来还有乐队的打击手曾学艺。据陈队长说是“在路上碰见的”,因为他们“平时会在地铁里巡回卖唱,偶尔碰见不奇怪”。陈队长身形瘦小,裹在大衣里的脸颊质朴而率真,他说起话来和自己演唱时一样的热情洋溢。打击手曾学艺更像个大孩子,言谈举止腼腆、矜持,“让队长说吧”,曾学艺把陈汉让推到了靠近录音笔的座位。陈队长憨厚的笑笑,略带歉意地向我们解释其它乐队成员没能同来的缘由,“过年都回家了”,乐队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是共同的音乐梦想让他们背井离乡、奔赴北京。

把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甚至不同民族的人组织成一个乐队,队长陈汉让可没少操心。“很早,我就有个想法,我说现在(北京)唱歌的人很多,却没一个是整个乐队一起唱的。” 

“我想做乐队。”陈汉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好友黄永灵,此人后来成了桶子鼓乐队的贝斯手。而当时,黄永灵却并不支持陈汉让这个想法。“他说,组个乐队去卖唱,非得饿死不行”,陈汉让告诉我,灵哥(黄永灵)说的很对,因为一般人给钱都是一块两块的,乐队去卖唱一天,“赚的钱还不如一个歌手赚得多”。

“后来,在地铁里一个编导碰见了我,邀请我参加东南卫视一个欢乐合唱团,他让我找十个我这样的艺人一起去唱。我就去找,前前后后凑了十多个人。要去订飞机票了,可其中几个人不去了,当时很着急。”祸不单行,陈汉让在地铁里卖唱被警察逮住,被关了几天。“他央求黄永灵赶紧再去找人,”可最后依然是没有着落,直到陈汉让被放出来后才苦苦寻到几个人同去演出。“那次演出后,观众反响很好。”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合唱团里的人各有想法,演出结束后不久,大家都各自散了。”陈汉让觉得这样太可惜了,“我想把乐队组建起来,因为观众喜欢看,而且我一开始就是这个想法,我一直对灵哥说,一个人辛辛苦苦去唱歌蛮孤单的,想找几个人一起唱,大家开开心心的。”陈汉让说到做到,他的行为感染了许多和自己一样在北京追寻音乐梦的歌手,“我在地下通道里认识了我们乐队的主唱贾建明,还有后来的曾学艺。而音乐总监詹建华是看到我们的召集令来的!”



队长陈汉让深情献唱

曾学艺与陈汉让合唱《80后》

乐队两位成员接受中国报告文学网采访

一个队长的诞生

组建一个乐队是陈汉让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下一步就是要让乐队走出去,“走出地下通道,走出地铁,还要上春晚。”81年出生的陈汉让是个典型的八零后,已到而立之年的他更加劲头十足、信心百倍。而在几年前,他是截然不同的形象。03年,陈汉让刚来北京,那时他刚学会吉他,只学会了beyond的两首歌。陈汉让来北京前是在上海打工的,那时候自己就爱音乐并开始学琴,“我那时候很笨,就是学不会弹琴,一下班就练!”爱琴如命的陈汉让嗜学成痴,疲惫至极的他常常抱着吉他就睡着了,“有一次我做梦竟然梦到黄家驹教我弹琴,我第二天起来就会弹琴了,我兴奋极了!”陈汉让津津乐道,“黄家驹是我的老师,我以后若有机会去香港一定要去他坟上拜谢!”

他找了个酒吧去唱歌,刚唱了两首歌,老板就让他走,“我在街头随便找个人唱都比你好”,这些话让初来乍到的陈汉让倍受打击。心灰意冷的陈汉让走在北京街头,料峭的春风让从南方来的他瑟瑟发抖,“我想好不容易来北京,怎么也要坚持下去”。后来他走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里他做了一个月的群众演员,一分钱也没赚到。“当时也吃不饱,一块钱五个馒头吃一天,水就是喝冷水,大冬天也喝”,百般无奈的陈汉让不得不回到上海做起谋生的活计,“我做过搬运工、销售、厨师、小伙计”,直到07年放不下音乐梦的陈汉让再次北上,“我在上海做了几年,有些积蓄了,我就想回去,回北京”。

我问陈汉让为啥不在北京边弹琴边打工算了,那样多方便,从北京又跑到上海多麻烦。陈汉让却坚持说自己弹琴要很专心,如果一边工作一边弹琴自己就会很痛苦,因为“工作的时候也许会突然来灵感,灵感来了就要放下工作,那样工作肯定是不行的”陈汉让说,“我现在也是,在地铁里弹唱时若突然来了灵感,我也会心无旁骛地写”。听着他诚挚的讲述,我开始明白,在陈汉让的心灵版图里,上海只是他的谋生之地,北京则是他的追梦之所。在这样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农村青年心里,有着自己清晰而严肃的划分。


 
  纸磨坊文化文字总监苏旭东先生(右一)、网络总监王嘉楠先生(左一)与乐队两位成员合影

桶子鼓乐队队长陈汉让谈乐队成长经历

队长陈汉让的演唱吸引了大家

一种乐器的诞生

关于桶子鼓乐队名称的由来,想必你一定猜到了。就是那个由几个油漆桶制成的鼓,在乐队的一场场演出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当时给乐队起名时,时间匆忙,正是要参加东南电视台那个合唱团的时候,我就随随便便用了这个名字”。后来,陈汉让和队员都意识到这真是个好名字,“这代表我们的特色嘛”,陈汉让嘴角划过一丝无奈的笑。

说起这个鼓,只有陈汉让最了解这其中的辛酸。“到时要组建个乐队嘛,就要有各种乐器,我们没钱买,没各种乐器怎么组乐队?”,情急这下,陈汉让灵机一动,“我自己动手做嘛,只要能敲击出节奏感就行”。陈汉让用几个油漆桶鼓捣了几天,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乐器,说是“做”,其实就是把空油漆桶翻了个底朝天,可这一点也不影响节奏感极强的陈汉让打出美妙的音乐。“我节奏感强,没人做鼓手,我就做了。”于是在北京街头你就看到一个青年,一边卖力的敲击油桶,一边声嘶力竭的唱歌,他吸引了无数行人驻足,其中不乏老外,甚至有游人跟着歌声手舞足蹈,“我觉得有人听到我音乐能驻足那么一小会儿,我就很欣慰了”,陈汉让真诚的说。

由于打起鼓来力道很猛,那几个油漆桶常被打得“到处乱蹦”,有时还会打穿了洞。陈队长表示,“这种乐器还在改进中,我们的乐队其它成员的乐器像那个用碗用盆弄成的打击乐器,这些也是我们的创造,我想让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发出声音——美妙的声音”。这算是陈汉让的一个创意吧,他想一直坚持下去,即便有钱了也不会换掉桶子鼓,“即便以后成名了,我们也会回到街头唱歌”,陈汉让补充道。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请乐队为我们唱首歌,二人欣然答应,曾学艺唱了自己的原创歌曲《80后》,随着琴弦拨动,他没有了先前的腼腆,进入了状态,放声歌唱。当唱到“我们都是八零后,都曾拥有自己的梦想,让那未来不再感到迷茫”时,队长陈汉让也跟着唱起来。

看看时间,我们的采访不得不结束了,他们还要赶往地铁卖唱,继续自己的工作与梦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26.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