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店不是开商店 用特色经营换生存空间
发布时间:2013-04-08 10:56 作者:孔令飞
在书店普遍经营困难的当下,民营书店何去何从,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高校周边的民营书店在面临着各自的经营问题时,又将何去何从——
高校周边富有特色的民营书店的存在,往往也被看做是一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然而,在遭受房租、网店和数字阅读等的压力后,这些书店逐渐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线。
开书店不是开商店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福州大学旧校区周边走访了三家民营书店,发现其中两家90%销售的都是教辅类书籍。据一位店主介绍,书店现在普遍经营困难,但是这些考试用书是学生所必须的,所以进这些书就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然而有些学生也表示,这些书店卖的仅是商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不同于这类主打教辅书销售的书店,坐落在福大校区周边已经有20年历史的闽商书社,一直都以高质量的书籍、文艺范儿装修来吸引读者,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回忆和在校生的去处。书店老板沈贞心说:“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书店一定不会经营长久的。”走进闽商书社,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的很多都是一线畅销书,年过半百的沈贞心表示,20年来,书店内的书籍都是自己挑选订购的,现在很多个体书店都消失了,高校周边的书店也都跑去做教辅销售了,而他们一直坚持以质量服务读者。
依靠大学互补双赢
在闽商书社,记者看到一些展现校园风貌的书签、明信片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沈贞心表示,这些书签和明信片都是他和福大学生一起设计制作的,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往往有些毕业生特意来我们书店买这些纪念品,作为礼物赠送他人或自己收藏。”沈贞心说这些书签和明信片也成为宣传书店的活动小广告。
沈贞心说:“书店开在高校周边,是靠这些学生养活的,我们也要经营有文化的书店,作为福大的一个文化景观、文化标志,这是互补双赢的模式。对于很多师生来说,书店对于大学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这份人情味。”
同样开设在校园周边的特色书店还有在福大新校区的尚友书屋,一些“80后”合办的书店,主推经典旧书、史籍材料的售卖。店主张炎淋自豪地说:“现在书店最大的特色就是网店有的旧书他们都有,网店没有的资源他们也有。”书店内还专门陈列一个书柜摆放的都是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文史书籍。作为半公益半赢利的模式,他们希望书店可以为更多的爱书人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些书籍能够更好地传承一些优秀文化。
开源节流寻多元发展
作为高校周边的文化地标,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表示很欣赏这些富有特色的民营书店,希望他们可以长久经营下去,更好地传播优秀的文化。但是高校周边书店的经营却是举步维艰。
书店多元化的发展是一种趋势,但是房租、人工费等开销却是一大障碍。沈贞心介绍,闽商书社也曾经营过书吧,但不到半年时间就经营不下去,很多学生都冲着环境好来休息,长时间的空调费、电费对书店也是一个负担。闽商书社的经营全是由沈贞心一人打理,“我既是老板,又需当服务员,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不少开支”。
尚友书屋的李锦说:“开书店的实际情况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好,现在的追求就是书店活着就好,争取活得更有质量。将来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可以将书店内专业特色书籍配售到图书馆,“在需要开设地方文化专柜的地方,我们可以提供专供书”。
目前对民营书店扶持政策的谈论热火朝天,而对于这些高校周边的民营书店来说,房租上相应的减免补贴才是最实际有效的方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