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时代拥抱变革
发布时间:2013-09-12 11:31 作者:
对于一个省而言,拥有一种发行量超百万的报刊,已属不易;拥有两种,屈指可数;然而在湖北,在传统报刊发行量普遍下滑的形势下,月发行量逾百万的报刊却高达11种。《楚天都市报》《知音》《特别关注》《知音漫客》《小学生天地》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百万报刊”,纸磨坊不仅在短短数年内形成了数亿元年产值的产业集群,更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书写着中国报刊发展的传奇。
报刊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质量是报刊的生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效性、海量性、便捷性等都让新媒体占尽先机。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报刊作为纸质读物的属性没有改变。报刊依旧是内容的载体。纵观湖北省的11种“百万报刊”,无论是《楚天都市报》坚守“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积极探索主流化转型,还是《知音》倡导“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方针,并确立“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心灵”的编辑理念,准确的定位、以内容为王是他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正如《特别关注》杂志社社长朱玉祥所说,现在是期刊产品过剩时期,读者对刊物的质量尤为挑剔,内容上不去,一切都无从谈起。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创新也是报刊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湖北报刊业显示出了较强的活力,主要还是得益于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比如,2006年年初,在国内漫画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知音传媒集团却逆势而上,创办了《知音漫客》。正确的市场把握使得《知音漫客》发行量不仅从最初8万份增加到现在的700万份,而且还掀起了中国原创漫画出版的热潮。此外,在国内期刊界普遍认为“无订不稳、无零不活”的时候,《特别关注》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无零不稳,无订不活”的市场营销方略,成为期刊界的一匹黑马。这也充分证明,创新出活力。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报刊发展的新气象。只有不断创新,报刊品牌才有扩张性、持久性,才会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
改革,是推动事业前行的根本动力。当前,传统报刊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传播技术、运行机制和市场环境都已发生重大变化,旧有的办报办刊理念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唯有加快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唯有贴近市场才能持续发展。湖北省11种“百万报刊”的成功之路再次印证一个道理:要促进报刊业的发展,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上有所作为,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活力。政府管理的导向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解决制约报刊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积极推动报刊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扶植优秀精品报刊。
一份份报刊的背后,是湖北省报刊业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在湖北精心绘就的精彩帷幕背后,是对报刊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当前,湖北已经成为中国报刊业的一个新集群。我们相信,有改革带来的政策支持,有各报刊社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有政策管理营造的良好环境,湖北的报刊业一定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关阅读推荐 《神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