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版集团:领跑城市出版
发布时间:2013-10-18 17:10 作者:
最近,一条短消息引起了国内出版界的震动:青岛最大的数字文化产业服务综合体——青岛数媒中心成功实现土地挂牌,该项目由青岛出版集团等公司投资30亿元,未来5年在青岛黄岛区可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科技型数字文化产业群。
青岛出版集团是一家少有的、全产业链的地方出版传媒集团,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网络六大出版业态齐全。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岛出版集团经过10多年的市场发展,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特色化的城市出版发展道路。2012年集团年销售额达14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12位、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孟鸣飞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青岛出版集团今后几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转型时期抓住机遇,抓好新的出版业态发展,把出版、发行的主业做实、做大。一方面集中精力打造城市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探索城市社区数字出版平台,同时在巩固现有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加速探索网络、移动新媒体销售新业态;另一方面探索多元化发展,依托主业,谋划建设好青岛城市东、西文化消费综合体,进一步提升出版品质,提升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做最好的城市出版企业。
突出主业
“小领域”拓出图书主业大市场
在青岛出版集团的发展框架里,图书主业一直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去年主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90%以上。
在众多综合性出版企业的竞争下,青岛出版集团是如何成功实现主业突围的?孟鸣飞的回答是,只做几件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一思路引导下,集团决定在图书主业上做深、做精,对生活类等重点板块图书,从选题立项、资金投入到市场营销,给予全方位扶持。
集团副总编辑高继民告诉记者:“青岛出版社曾经的特色就是‘炒菜养狗治小病’,每个领域都看似很小,但我们做一个活一个,最终实现了出版社乃至整个集团的资本积累。”
美食、健康、少儿、科技,看似漫不经心的市场布局,其实在进入之初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早在2001年,青岛出版社就开始研究,到底应该出版什么书。2003年,纸磨坊一次澳大利亚书展的参展给青岛出版社带来一个幸运的思考:当地出版社出版了大量菜谱书,这应该属于城市出版的概念,青岛也比较开放、时尚,美食书也许会有市场。就这样,“想象着美好前景”的青岛出版社,在市场需求能力还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咬牙上了美食出版。
在2004年全国科技图书订货会上,青岛出版社一次推出100本美食图书,一下子闯出了名气,“当年销售额‘哗’地上来了,”高继民说,“全国书店都在主动卖我们的菜谱,仅靠美誉度,起印三五万册没有问题。”
此后,在非传统强项的出版领域,青岛出版社也迅速闯出了名堂。现在,青岛出版集团的教育、少儿、科技3个出版中心年销售额均已超过亿元,少儿期刊出版的销售规模更是仅次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资本积累
大投入谱写精品出版新境界
2005年,孟鸣飞提出“加速资本积累和品牌积累”战略,奠定了集团快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近几年来,出版社在创建品牌上很下功夫,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高达2800万元。
要成为一流出版社,必须有一流的出版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青岛出版集团举全公司之力,打造精品出版。在社科出版领域,青岛出版社被冯其庸老先生相中,很是来之不易,更是多年品牌积累的直接成果,《冯其庸文集》也奠定了青岛出版社的权威地位;在学术出版领域,《中国高等植物》《世界维管植物》等高水平著作,使得该社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植物学的学术出版高地。
“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市场。”高继民深有感触地说,学术和艺术出版既为出版社赢来高关注度和大的影响力,也会有不错的市场回报。《冯其庸文集》精装版已售出1200套,发行码洋上千万元;《中国高等植物》等成为众多图书馆、科研单位的必备图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200多万元的资助;《世界名人故居》销售800多套,发行码洋达540多万元。现在,集团投资1000万元的《三江源》《长江》《黄河》三部大型画册,《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云冈石窟艺术全集》等正在出版中。每一部都可以挖掘出更深的出版潜力,并且既具收藏价值又有学术研究价值。
“既要有夯实品牌的大部头著作,也要有吸引眼球的小部头原创。”在这一思路指引下,青岛出版社正发力文学出版。除了吸引梁晓声、杨志军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出版社也在全力培养自己的一流作者队伍。据介绍,出版社已与儿童文学作家常新港签约合作,6年内常新港的所有图书都由该社出版,出版社则努力做好宣传推广,把常新港打造成童书领域的“下一个杨红樱”。
目前,针对原来有些粗放的发展模式,孟鸣飞提出,要加速转型升级和流程再造,对每一个图书项目,严格实施图书选题投资管理制度,让每一本书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投资收益预估。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力促图书出版向精细化过渡,通过优势产品群、产品线的营造,构建集团图书出版集中、集聚、集群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并以此来不断积累集团自身转型的内在力量。
战略转型
巧布局开创城市出版新优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传统出版注定要经历一次深刻的市场考验,青岛出版集团没有囿于行业的不明朗,积极谋划延伸布局,深度践行转型升级、流程再造,坚定地推进出版战略转型,踩出了一串城市出版的成功脚印。
对于当下较为纠结的数字出版,孟鸣飞的思路非常明确,青岛出版集团正在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内容资源改造为可互动的富媒体传播资源,融合资本,融合技术,推出全新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品牌,打造一个城市化的数字内容服务社区。
在传媒公司一篇发展规划里这样写道:平台将以城市社区为服务单元,集成社区报、数字博物馆、数字科学馆、数字学校、数字厨房、数字广播、数字家庭终端服务平台等子系统,为社区用户提供网上阅读、网上学习、网上参观、网上娱乐、网上购物以及相关的电子商务活动。
围绕这一概念,集团将在现有的内容和市场优势基础上,加快服务模式的转型,由简单的卖场销售转变为具有引导性的文化体验消费,由单一的内容提供商转变为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商。
近期,集团在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层面,成立了大项目出版发行公司、网络出版发行公司、移动传媒公司等3个事业部,希冀能够适应市场新的趋势,在网络销售布局、网络出版探索、移动新媒体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面对目前全国实体店零售市场整体下滑的态势,青岛出版集团适时提出了发展新型商业文化业态的思路。集团规划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在青岛市南、黄岛和红岛3个城市核心区域,分别设立大型综合文化体验中心,打造青岛文化消费服务高地——
在市南区,集团规划在老书城原址建设新书城,借鉴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多元化文化消费的成功模式,建设以图书销售为主,集休闲阅读、时尚沙龙、艺术品展览经营、高端购物、影视欣赏、数字文化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最近刚刚拿下土地的青岛数媒中心,位于西海岸经济新区商业核心区,将以图书销售和数字研发体验为主,以多元化媒体业态为补充,主要建设包括海西区最大综合书城,以及科普文化产品体验馆,“迪士尼世界”室内体验馆、山东省文化资源数据库、青岛中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化课堂系统等。
在高科技产业聚集的青岛红岛经济区,集团计划在红岛核心区建设文化商业中心,除实现综合文化消费功能以外,还将针对新区受众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通过建设东、西两个数媒体验中心、升级十几个大型县(市、区)发行网点,推动形成一个包括数字图书馆、自动售书、按需出版、电子书包、数字厨房等业务在内的完备数字服务系统,从而再造一套完整的数字出版编印发格局,以此来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由于在数字出版转型方面的出色尝试,青岛出版集团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批数字出版转型单位,其“青岛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出版物数字化工程”更是获得中央财政2600万元资助。
借助资本杠杆,集团还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在扩张业务、提升影响、完整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1年,集团投资2000万元,入股深圳一家国内知名的动漫影视公司,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2012年,集团探索通过分阶段并购方式与女性阅读第一品牌“悦读纪”合作,若未来实现控股,集团将成为女性阅读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在发展出版产业的同时,青岛出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闪转腾挪,在多元经营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孟鸣飞告诉记者,通过与建筑公司的合作,集团没花一分钱就建起了二十几层高的总部大楼。与此同时,通过发展房地产业、资本运作,集团每年也获利颇丰,很好地反哺了出版。
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孟鸣飞的话语很是坚定:“未来集团将让文化的要素、科技的要素、市场的要素和资本的要素,融汇集聚,迸发活力,努力做中国最好的城市出版社。”
这个目标,已然近在眼前。
相关阅读推荐 隐形的女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