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纸磨坊文化

中国报告文学网

纸磨坊图书网

麒麟纪实中文网

麒麟文学网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把阅读培育成社会风尚

发布时间:2013-08-16 10:40 作者:孔令飞

  

 意义 全民阅读开展根基所在

    “充分表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立法的形式推进全民阅读”

    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可以说是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5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其中一项重要建议即“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聂震宁也在这个提案上签了名。他说,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这充分表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如我国自从有了《全民健身条例》,人民群众的全民健身权利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更加有力的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如果通过并实施,人民群众关于阅读的权益势必得到更为全面、切实的保障,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一定会更加广泛、生动地开展起来。”也有人形象地说,“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两翼,前者健脑强智,后者健身强体。”

    同时参与此提案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近日在媒体上公开撰文称,“究竟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关于阅读的法律?究竟阅读立法能否真正推进全民阅读?答案确凿无疑。任何对此的怀疑,都缘自对阅读的无知。”他说,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的最大益处时,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阅读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正因为阅读如此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立法的形式推进全民阅读。

    在国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呼吁重视及推广阅读。近年来致力于推广科普阅读的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苏青表示,“全民阅读立法首先可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对阅读的重视,营造全社会重视阅读、支持阅读、参与阅读的良好氛围;可以在制度上把全民阅读纳入各级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把全民阅读列入相关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的层面来布局全民阅读;可以为全民阅读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条件保障;还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致力于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与推广的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全民阅读有三大好处。首先,会促进全民阅读条件的改善。立法将保障政府对于公共设施等的投入,对于保障公民的阅读权益是非常实惠的一件事。其次,会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立法将使全民阅读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最后,会促进全民阅读进入系统阶段的完善。全民阅读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府要有法可依,如建立阅读指导委员会,就可以有效统筹并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全国性的阅读指导、阅读教育、阅读推广平台,推进全民阅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献策 应在细则上下功夫

    “要遵循阅读规律,避免形式主义”

    “从建立国家阅读日或者国家阅读节、设立国家阅读推广基金等方面着手”

    全民阅读立法的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许多人认为此举将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有效改善日益低迷的国民阅读率。但也有网友调侃说:“我今后不读书或读书少就是违法行为了。”

    纸磨坊对于这种声音,聂震宁说:“阅读,从本原上说,是个人的事情,但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则是全社会的事情。”他认为,倘若全社会对于全民阅读状况不闻不问乃至无所作为,那么,这个社会又将是什么样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阅读立法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更是推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他也强调,阅读要遵循阅读规律,避免出现可能因为“运动式”的阅读弄成形式主义的笑话。

    “在我看来,全民阅读立法就是要通过立法的手段、政府的行为、制度化的措施,把阅读培育成一种社会风尚。”苏青对记者说道,“不是每个孩子天生都喜爱读书,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读书的基本条件,全民阅读立法为少年儿童读书创造必要的条件。”

    “有法总比没法好。”白冰提出自己的观点,“全民阅读立法并不是对阅读个体作出强制性的阅读要求,而是从政府层面,通过强化公共阅读服务的投入等,为公民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条件,对于社会阅读风气的树立和养成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意识。”

    诚如朱永新所言,“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立法,而是立法的内容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他认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应从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国家阅读日或者国家阅读节、设立国家阅读推广基金等方面着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不应该也不可能规定人们的阅读行为,不可能规定人们看什么书,读多少书。”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白冰也对《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在确立的全民阅读节中,特别要突出青少年阅读节,让其成为中国青少年读者每年的重要活动,突出青少年阅读主体;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在欧美国家已经研发了60多年的儿童分级阅读标准,推进对青少年读者和教师、家长的阅读教育,采取更多的措施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更多地关注农村孩子的阅读,特别是农村婴幼儿的阅读,让更多的阅读公共设施惠及农村。”

    助推 需政府社会各界合力

    “多出好书应当成为更加鲜明的旗帜与响亮口号”

    “结合图书出版开展相应活动,为全民阅读摇旗呐喊”

    “推进全民阅读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支持。”不少受访者如此表示。

    事实上,以立法形式保障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已在一些地方试水。据记者调查了解,上海、江苏、湖南、武汉、深圳等地都已草拟或准备制定有关条例。记者从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海宁处获悉,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正在向省人大法工委积极申报《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争取进入立项阶段。而深圳已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同时,记者还从湖南省“三湘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湖南省于两年前启动《湖南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建议稿》立项申报工作,目前已向湖南省法制办提交立项说明,争取年内进入立项调研阶段。

    立法是促进阅读的方式之一,为阅读环境及条件等方面的改善提供了可以依托的有效保障。但帮助公民培养阅读的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需要身处其中的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助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阅读,首先要有可读之书。出版社应当更加专注于编辑出版好书,多出好书应当成为当前更加鲜明的旗帜和更加响亮的口号。作家要沉下心来著书,编辑肯安下心来编书,读者能静下心来读书,这才是全民阅读应有之态。”聂震宁说,“而今是新书常有,可信的推荐却不常有,书多如过江之鲫,何从找寻?这就需要建立良好可信的阅读评价和推荐机制。”聂震宁对于目前图书市场的评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期待借助全民阅读活动来推荐、评价可读之书。

    “当然,新时代我们还要不断提升数字阅读水平。”他继续说道,“如何使得数字出版更加符合阅读的全面需求,仍然需要数字出版业不断改进和提升。”

    “作为出版人,首先我们应该在原创上下功夫,出版更多的优秀图书,尤其是原创图书,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的好产品。”苏青如是说,“其次,可结合图书出版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等,为全民阅读摇旗呐喊。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借助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全民阅读立法,使全民阅读真正深入人心。”

    “阅读立法让我们从事阅读推广的人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和动力,让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也许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央视《读书》栏目制片人李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阅读立法就像洒下来的一道阳光,多了就亮了,也会热了,进而温暖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现实距离全民阅读的梦想还很遥远。阅读立法,是推动全民阅读行动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继续努力,不懈前行。”朱永新的话道出了阅读立法任重而道远。

    ■微声音

    @检察日报: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今天,读书能够从国家层面予以重视,体现了一个文化大国的担当和对国民素质的重视,不管究竟能够多大程度推动文化兴国,即使是“一杯清茶”“一缕清风”,给躁动的社会降降温,也是极好的。

    @豫法阳光: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国民阅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以及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国家行为、法律行为鼓励、倡导全民阅读。

    @李厚霖: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有些人觉得阅读是私人行为,不应用立法来培养。个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是以法律来干涉个人行为,而只是以法律作为保障,来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其实在韩国、美国和日本都有与阅读相关的立法。正如老话所说:“开卷有益”。

    @朱寅年:最近传出关于阅读立法的消息,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有高兴阅读被重视的,很多与阅读有关的机构也密切关注;当然也有人担心强制读书而变味,担心形式主义……确实,阅读需要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进行倡导和引起重视,最重要的是在很多细节上真正务实,让社会力量唱主角。

    @蒋锡培: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排名世界第一,中国人是4.39本。现在,据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这个初衷本是好的,但仅仅靠立法远远不够。应从娃娃抓起,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氛围,从个人到家庭,到学校,到社会。让阅读成为全民的一种自觉,一种常态,一种最高享受的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推荐性格的力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zmf.cc/a/781.html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